《小球大时代》连载-第一篇 人生两种力,缺一就“虾米”

这可能是中国第一本从世界冠军的成功中悟出创业创新的书

有位哲人说:人有两个心房,一个装着聪明,一个装着坚强。他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叫“敦敏”,敦实和敏锐一个不能少。

      在一次由中国金融博物馆举办的读书会上,英才杂志社社长宋立新做主持人,她是业内业外公认的美女社长,不仅容貌冰清玉洁而且气质高雅,才思敏捷又妙语连连。她一上场先拿自己调侃起来,先是说自己是一个“二百五”,接着又调侃说自己是个快到更年期的傻“三八”,这还不够还要加上一个“二”,一共是“二百九”,总之傻青青的词她都占全了。这种自嘲式的调侃一出口全场掌声笑声连成了一片。

      笑过之后我转念一想,男人也好女人也罢,要做到“二百九”还真不容易,还真得有点《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轴和《阿甘正传》里主人公阿甘的傻劲才行,才能有效地抵御生活中太多的负能量,让自己一天快快活活的。

      有的学者把这种“二百九”的状态称为“钝感力”,是人所具备的诸多能力里的一种,可惜的是我们对钝感力的培养不像其它能力那样重视。许多能力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年龄大了再养难度就大了,钝感力也一样。

      我发现大凡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敏感力都很好,因乒乓球本身是一项重点锻炼人体反应的运动,要在零点几秒之内判断来球的方向、速度、旋转并同时做出回击,这几乎把人的反应逼到了极限,长期坚持这项运动的人比不打乒乓球的人反应速度要快很多。手里拿着水杯不小心被人碰掉了,常打乒乓球的人能在刹那间用手接住,至少也能用脚把杯子垫一下,不会直愣愣地让杯子摔在地上碎成几瓣,这种刹那间的反应,事后连自己禁不住给自己叫上一把好。

      如同任何有效的药物都有副作用一样,人的一项能力强,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另一项能力弱。乒乓球锻炼了人的敏感力,但钝感力相对就弱了,不像拳击、铅球、举重运动员那样有着较强的抗打击能力,有一种超乎常人的钝感力。一缕春风,一丝细雨都会在心中引起涟漪和波澜,有时人的一个眼神、几句难听刺耳的话也会令我们一天心里不痛快,如果不幸和别人吵了一架,可能会一周的情绪都不好,这种不好的感觉就像苍蝇一样挥之不去,如果再碰到大一点的打击就有可能因承受不住而垮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脆弱与纠结。

      把敏感力和钝感力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这是我们在人生中一项很重要的自我修炼,许多人终生都难以修炼好,这里有些先天的成分,一部分则是在后天练就而成的。

      在对国家队世界冠军的采访中,他们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些冠军们的敏感力都是一流的,但是把敏感力和钝感力结合的最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张怡宁,一个是丁宁。

      在采访张怡宁时我准备一个这样的问题,“你敏感吗?”我问张怡宁。

      “敏感。”她回答说。

      “那你觉得自己坚强吗?”

      “坚强。”张怡宁回答的很坚定,没有一丝的犹豫。

      她一边抚摸着自己的拍子一边说道:“我觉得这一点很像我母亲,她经常对我说,做人应该像你手中的乒乓球拍子,外面的海绵软软的,但后面却是硬硬的球板,球过来时有缓冲能接住,可最终会把来球打回去,而且还会有方向和落点。”

     那次采访张怡宁的时间不算短,我们聊了很多也很泛,但总感觉到她身上确实有这样一种力量,一种能把敏感力和钝感力结合很好而产生的一种力量,是一种从4岁开始打球二十多年来在球场经历多少风雨和熬炼的力量,敏锐而又坚实,很是动人的。

     人一生是要修炼的东西很多,方法也多种多样,在读书中,在工作中,有时甚至在梦中都是修炼,所以修炼绝对不是庙里的和尚念经打坐才做的事情。在修炼中悟道,在修炼中直面失败和成功,痛并快乐着。

      在对自身敏感力和钝感力的培养上花了多少精力和时间我早已记不清了,在今天看来自以为敏感力已修炼到了一定水平,在对京城上演的顶级交响乐欣赏当中,在聆听学者大师的精彩演讲中,在游历名山大川中,在浸透着人的智慧和灵气的千年古刹里,在释迦摩尼朦胧的目光和袅袅的香火中养育和滋润着自己的灵性。虽不敢说修成正果,但自认为商业感和文化感也算是磨练的不错了,一不留神还做成了个中国第一“套”,出本《禁果1993》的书在别人面前吹吹牛,夜深人静之时也常会孤芳自赏小小的得意上一阵子。

      比起敏感力来我的钝感力那可就是天上地下了,虽然许多年来通过打乒乓球,看些战争、恐怖电影,甚至是在马路上看别人打架也要从头看到尾,一直到当事人被带上警车才离开,但钝感力仍然差的连我自己都无奈。别人一个让你不舒服的眼神,一句略微刺耳的话,都能在我心里引起很大的波动,有时甚至几天都驱赶不走这样的阴影,更别说碰到大一点的事了,更是难以镇定,心里脆弱的像一张窗户纸,轻轻一碰就是一个窟窿。我不知道今生还能不能在自己的心里筑起钝感力的堡垒,抗打击能力提升还有多大的空间,但我仍然努力在做着,尽可能让自己的内心刚毅与强大。

      有一次去日本无意间路过一个小学校的操场,看到孩子们在上体育课,一没有打篮球,二没有做体操,除了头上的盔甲以外身上的防护服并不厚重,但他们对杀时下手很重的,甚至让你觉得有点狠,真有点像两个人急了打架一般,“嗨、嗨”的大喊着,向对方的身上劈过去。我看着都有些担心,但操场上除了体育老师大声的吼叫在鼓舞士气指导动作以外并没有任何家长在场,特别集体对刺的场面还真颇为壮观,一大群孩子手里拿着木剑没轻没重的乱打起来,虽然那里没有我的孩子但我心也是一揪一揪的担心。这不会打坏吗?他们就这样乒乒乓乓的打了好一阵,击剑老师一声口令他们立刻齐刷刷的停了下来,孩子们摘下头盔一个个满头大汗,一个个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可能是在一起交流刚才的体会吧。有个调皮的男生还拿个剑比划着去刺击剑老师,老师也顺手拿起一把剑了假装要还手打他,学生跑开了,操场上响起一片亲昵的笑声。

      这是在中国绝对不可能有的体育课,我在操场边看了很久,我想起身后伟大的祖国,他们的下一代在干什么呢?他们早上要背着厚厚的书包,急急忙忙的往学校的路上赶,晚上要在灯下写着永远写不完的作业。打架当然是坏孩子干的事,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差距在孩童时代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在我们的教育中几乎没有抗打击的素质培养,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所以才有了700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悲壮场面。整个民族心态也十分脆弱,这也是为什呢千百年来动荡多余稳定、偏激多余和谐。有人说黄河子孙天生就是这样,浑浊、乖戾,所以我们才是龙的后代。

      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元素中,从来就是敏感力有余而钝感力不足,不是郁郁寡欢的林黛玉就是大闹天宫的孙猴子。三国演义中的猛张飞钝感力到是够了,但敏感力稍逊,有勇无谋更谈不上什么直觉力,不然怎么会喝醉了酒让士兵割下来脑袋去降曹操呢。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是大智慧的化身,他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战争直觉和政治感觉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里应该是超乎常人的,至于钝感力如何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描述,但我猜想一定没有他的敏感力那样超群,不然不会54岁的上好年华,在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年龄鼎盛时期溘然长逝。

       在我的朋友当中敏感力和钝感力都强、协调比例合适的人有两位,一个是R先生一个是W先生,前者是某集团董事会主席,中国有名的地产大亨,R总十五六岁时在农村锻炼过,参见过对越南的反击战,真刀真枪的在战场上杀过,后又用短短的十年时间把华远公司从一家普普通通的小公司做成国内最有名的上市公司。像这样在“压力山大”中闯过来的人心理素质肯定是十分坚强的,加上他性格外向,脾气也大,抗打击能力超过常人,钝感能力自然也是无可挑剔,然而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个类似施瓦辛格的硬汉在敏感力上却也是顶级的,他的感觉非常敏锐,对未来的趋势和走向的预判经常很准,如今虽年逾花甲却手不离微博,粉丝过千万,在今天这样大波大澜的信息时代这些被称为app的“云”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最能反应这个时代的前沿动态,比纸媒体要迅速超前的多了。

      我有幸听过R总的多次演讲,最突出的感觉就是他的思想很超前,在不知不觉当中走在了大潮的前面。

      第二位朋友就是W先生了,他是中国金融博物馆的理事长,长江中欧商学院的客座教授,又是中国并购协会的主席,《金融可以颠覆世界》一书的作者。我曾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职业,后来发现很难,传统概念任何一种职业的名称放在他身上总显得有点窄。如果一定要起个名,叫“走在大潮前列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可能准确一些。但又有些太宽泛和平庸了,好东西大都是“无名氏”,但能说清楚写明白的大多都是完事之后的结束语,那就是为什么资本主义诞生了几百年才有了名字,而事先的定位往往把人引向失败的原因吧。

      用W先生自己的话说“人首先还是生物,人生丰富快乐就好,没有太多的逻辑可言。”

作为一个被人们称为“多产之父”的人敏感力自然是超一流的,文化人敏感力好是吃饭的本钱,但难得的是在W先生的身上还有一种另外的力量,熟悉他的朋友把这股劲称为“轴”。我以为这个轴字用的不恰当,轴是日本人的性格底色,指的是遇事执拗不灵活,多少显得脑子有点不够用。W先生可不是这样,他不仅脑子够用而且聪明绝顶,他身上那股劲可能用硬来形容更恰如其份一些,这种硬不是那种柔中带刚、绵里藏针的铁心皮球,而是一种明显的刚硬,这点还真有点像日本人,可能和他精通日文又是东北人有一定关系。我曾数次与W先生握手,就在这短短的几秒钟肢体接触中每次都会感到这种硬的存在,肢体语言是一种很重要的语言,传递的信心和口头语言一样多,而且更加真实。

      最能体现W先生硬汉的不是许多公司“老大”的头衔,是他在55岁“高龄”时于2013年5月登上世界屋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而且是从尼泊尔一侧南坡爬上去,而且一次登顶成功。自从珠峰被认定为是世界最高峰那天起,无数有志者会以征服这世界第一高峰,但真能登上去的人至今加起来不过只有两千余人,除了职业登山者和冒险家以外业余爱好者为数寥寥,文人学者能登上去的中国只有那么少数的几个人。登山界有一句名言:登珠峰靠的不仅是体力,更重要的是靠体力以外的东西,这个“体力外”指的是什么众说纷纭,我想意志性格应该是基本的内涵。

      攀登珠峰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能上的去下的来的,和当年中国的万里长征一样,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在W先生他们这次登山的团队中,就有两个人将自己的生命放在了着世界屋脊之上,山路旁有多少登山者的尸首被皑皑大雪掩埋更是无人知晓,但W先生平安地回来了,像出征归来的战士那样脸上带着胜利的喜悦和颧骨上的两团红肉肉。没有什么新闻的炒作,只是我再和他握手时感觉更有力量了。

      侠骨刀光中的细腻与柔情,斯文柔弱中的刚强与匪气,奔放中的隐含与内敛,敏感力与钝感力的匹配与协调,这都是人性中最宝贵、最感人的东西,就像宇宙的阴极与阳极,乒乓球的正手与反手两面攻,用张艺谋导的一部电影叫做《一个不能少》。

      有位哲人说人有一个心脏但却有两个心房,一个装着智慧一个装着坚强,一个装着幸福一个装着忧伤。

      人生两种力,一个敏感力,一个动感力,缺一可就“虾米”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123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031评论 2 38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723评论 0 3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57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412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60评论 1 28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04评论 3 40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72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56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599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64评论 4 32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57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3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56评论 1 26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8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65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