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接任了八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接到领导的通知电话时,心里就很忐忑。因为我不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者,早年在学校学的心理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遗忘到了岁月里。但我又不是一个喜欢糊弄生活,糊弄工诈的人,假期里就开始查找资料,搜寻课件。
开学后,我又知道了,学校没有订相关教材,全要靠自己。没办法,赶鸭子上架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八年级,是学生的一个坎,被称为人生中的“第二个断奶期”,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从身体上来说,青春期的到来,男生会有变声,会长喉结,会突然长高,女生会有月经。尤其是青春痘的出现会让他们焦虑。从心理上来说,他们会觉得自己长大了,要求父母老师把他们当成成年人,而事实上心智的不成熟会让他们叛逆。
怎么上好第一课?让学生不抵触或者好好接受这门课,是我急需思考的问题。
经过查阅资料,结合魏书生老师关于第一堂课的演讲,我确定了《做最好的自己》的主题。这节课,我预设了这样几个流程:
一、你的自我认知
找出自己的优点,不足,潜力。
二、别人眼中的你
父母,老师,同学,亲朋好友是怎么评价你的
三、全面客观地对自己做出评价
四、制定成长计划
上课时,我先从新闻中或者身边屡次出班青少年自杀案件说起,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引用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导入了这节课。
开始,还挺顺利。当我让每个同学至少说出自已三个优点时,课堂限入了僵局。一连叫起来几个学生,他们的反应让我大跌眼镜。他们要么一言不发,要么说不知道,还有人干脆说“我没有优点”。我想,是不是我问的方式不对,中国人的含蓄内敛不允许他们自我夸耀。那么,换一种方式,我让他们在纸上写出自己的优点。
结果,收过来的答案真让我哭笑不得。除了个别几个同学认真地写出了自己的优点之外,大部分学生都没能真正找到优点,甚至,有了学生写了“会吃饭,会走路,会睡觉,会打游戏”等等让人瞠目结舌的答案。
我想尽办法引导,鼓励,可是没有丝毫成效。我感觉挫败极了。这个环节进行不下去了,我只能自己开始了说教,然后草草结束了这堂课。
本来以为可能是只有这个班这样,没想到,几个班上下来,几乎和第一个班没有两样。
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孩子们大多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是因为一贯被忽略,被打压吗?还是他们自己自暴自弃。游戏人生?
这个问题我现在也没有找到答案,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