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惟乾问:“知如何是心之本体?”
先生曰:“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兄,只是这个灵能不为私欲遮隔,充拓得尽,便完完是他本体,便与天地合德。自圣人以下,不能无蔽,故须‘格物’以致其知。”
注
【惟乾】,陈荣捷注,冀元亨,字惟乾,号暗斋。楚之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阳明谪龙场(一五〇八)途中,先生师焉。随事阳明于庐陵(一五一〇),逾年而归。宸濠致书问学阳明。阳明使先生往答之。宸濠反。朝廷疑先生助宸作反,逮之入狱。正德十六年(一五二一)出狱后五日卒。参看《明儒学案》卷二十八,页六下至七上,与《明史》卷一九五。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兄】,见《孟子·尽心篇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合德】,见《易经·乾卦·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笔记
良知本乎天理,只要不被外物和私欲遮蔽,就是心之本体。
为了避免被遮蔽,所以要格物以光明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