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第一人是齐桓公小白。
关于他的历史事迹,诸多经史上都有记载,在此不便论述,重点是通过一些事情来分析他的为人特点和处事风格,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
齐国是周朝分封的属国,也是分封给功臣的诸侯国。齐国的鼻祖是吕尚(姜子牙),大家看过《封神榜》都知道姜子牙是何等的人物,他从昆仑山学艺归来,在磻溪渭水钓鱼,遇到了文王姬昌,从此辅佐文武二王,夺得商朝天下,成为一代名相。他的子孙世代都是侯爵,一方诸侯。从姜子牙传到齐桓公,已经相隔几百年了,从西周到东周,诸侯国开始变强,不再把周朝的天子放在眼里,从郑庄公割周朝天子的麦开始,再到相互交兵,射杀周朝天子肩膀的时候,周朝天子完全丧失了威信,为了取得郑国的信任,相互交换太子作为人质,可想而知,周朝的天子已经沦落到仰人鼻息的地步。
郑国毕竟是小国,也是中原诸国的交通要道。春秋开始,郑国的郑庄公还是很有威信的,他祖孙三代都在周朝当过宰辅,这种资历其他诸侯国是没有的,到郑庄公寤生当国的时候,郑国是第一个敢于挑战周朝的权威,这种藐视朝廷的举动,起了很坏的榜样,随之而来的就是其他国的相继为尊。齐国作为东海之滨的大国,隔壁是礼仪之邦的鲁国,论地盘没有齐国土地多,论军事实力也没有齐国的兵车多,所以齐国率先强大起来,直到齐桓公的时代,国立达到鼎盛。齐桓公能即位,最大的功臣是其老师鲍叔牙,因为管仲协助他的皇位竞争对手公子纠,为了赶在齐桓公前面回国即位,管仲想射杀齐桓公,聪明的齐桓公装死才躲过一劫,对此,齐桓公即位后非常痛恨管仲,但最后在他老师鲍叔牙的劝说下饶了他,还封他为相国。对此,齐桓公的为人还是很正派的,起码不是心胸狭隘之徒,听不进任何忠言的昏君。
如果说没有杀管仲,是因为他想称霸,不得不用他,那也是很片面的说法。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最主要的是完全信任他,看重他的治国和外交能力,才敢放手给他大胆的改革。这一点说,齐桓公具有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的领导能力。不得不说,齐桓公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能九合诸侯,不仅仅靠的是武力征服,也是凭着高尚的情操,厚德君子的风范。齐桓公做的最大的一件让自己名声倍增的事情是给周王朝天子非常大的面子。每年重大节日朝觐周朝天子的时候,或周朝天子莅临视察慰问的时候,齐桓公都是毕恭毕敬的,做好属臣的礼节,即使他的年纪比周王朝的天子大很多,也依然不忘记自己的臣属身份,该磕头的时候也会弯腰下跪做的,能做到这点,起码能看得出来,齐桓公是可以能屈能伸的,识大体顾大局的。成就大事业者,不拘小节,适当的放下身段,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尊王才能制夷,挟天子令诸侯,这种高超的政治手腕,齐桓公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既然当了诸侯国老大,还是周王朝官方册封的伯爵,就该有老大的样子。齐桓公为了其他兄弟之国燕国的危难,亲自带军队帮助燕国攻打入侵的山戎,征服山戎后,燕国燕庄公为了感激齐桓公的慷慨解围,犒劳胜利之师后,亲自送齐桓公出城五百里,齐桓公觉得礼仪隆重,按照当时诸侯国国君的送人规矩,属于违反礼仪,但为了维护燕国国君的名声,齐桓公不惜增送500公里土地给了燕国,这是何等的霸气和慷慨。正是由于齐桓公的这种领袖风范,在当时的春秋时代,那个国家违反了国际公约,都会找齐桓公仲裁,遇到不讲理的国家侵犯小国,或不尊重周朝天子的,齐桓公也会站出来主持公道,如果诸侯小国被欺凌,他会联合其他诸国攻打,攻打蛮横的楚国,带兵问质不守信用的宋国,便是例证。此时的齐桓公,就是世界警察,维持了当时的国际秩序。
但人无完人,齐桓公也不是没有什么缺点,他喜欢美食,也喜欢美女,更喜欢别人说奉承话。晚年,他宠信竖刁,易牙,开方等近臣。竖刁为了能在齐桓公身边伺候,得到恩宠,干脆把自己的命根子割掉;易牙原本是个厨子,会烧好菜,为了让齐桓公能吃到人肉的味道,尽然把自己年幼的孩子给杀了做成蒸肉给齐桓公吃;卫开方,本来是卫国公子,来到齐国服侍齐桓公十五年,连自己的父母去世都不回去奔丧。这些人刻意讨好,也是让齐桓公感动不已,更加的信任他们。那个时候,管仲还能管得住这些佞人,然后,管仲死后,齐桓公便又开始宠信这些小人了,最终也是死在这些小人手里,被关在深内宫墙里活活饿死,死后身上都生蛆几十天都没有人过问,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厮杀不已,早已忘记了还没有来得及安葬的老头子。悲乎!
齐桓公,作为春秋第一个霸主,他给后世的霸主树立了崇高的政治榜样:尊王制夷。联合中原诸侯国抗击外族,维护中原国土完整。那时候的西戎,北戎,包括秦国、楚国都是蛮夷之国,中原诸国都不带它们玩。春秋的这种大义一直保留了很长时间,对当时来说,维护了中原华夏文明的延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