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
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
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底线却不能旦夕缺失。
因为底线是基础,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后一道防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所以,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底线!
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坏事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光怪陆离的事情都会发生。
什么是底线?底线就是奉行以下五条原则。
再穷,不能坑朋友
汉·桓宽《盐铁论·地广》中讲: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意思是:不因为贫穷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节,不因为地位、身份的低下改变志向。
人穷,要穷得有志气,不能因为穷,就觉得这个世界亏欠自己,甚至出其不意坑自己的朋友。
坑了朋友,就相当于断了自己的路。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
驴子与狐狸合伙去打猎。在路上他们突然遇见了狮子,狐狸见大事不妙,立即跑到狮子面前,许诺把驴子交给他,只要自己免于危险。
狮子答应了,狐狸便引诱驴子掉进了一个陷阱里,狮子见驴子已经是囊中之物,便立即先把狐狸抓住吃了,然后再去吃驴子。
朋友是你人生路上的拐杖,朋友是你人生河流的一根桨。
切记:穷不坑朋友是底线,富不忘恩人是人生信条。
再苦,不能丢骨气
人很容易受外在环境的裹挟,被众人的意见所左右,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这个利益为先、价值追求和信仰极度稀缺的时代,就更是如此。
有人用现实和生存为自己开脱,这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你并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骨气是一个人的骨,丢了骨便没了形。
范仲淹曾在继父友人的引荐下去邹平醴泉寺读书。为避开寺内喧嚣,他找到寺南一僻静山洞读书,用家中送来的小米一次煮一锅,待凉后划上一个十字,每顿吃一块,再切上一点野菜,撒上盐末下饭,日子过得非常清贫。
有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读书时,无意间发现了两个老鼠洞,两个老鼠洞分别闪着金光和银光。仔细观察之后,他才发现这其中原来都是黄金和白银,而他并没有为这些钱财所动,回去继续读书。
离开寺中三十年后,醴泉寺遭受火灾,慧通大师不忍寺庙毁在自己手中,便派人向范仲淹求援。他得知情况后,热情款待来人,但只字不提援修寺庙的事情,临走时修书一封并赠送了两包上好的茶叶,让来人回复慧通大师。
庙中和尚听说范仲淹闭口不提修庙一事,心中愤然。于是,慧通大师展开范仲淹书信,原是一首五言诗:“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院,一半济僧人。”
众人恍然大悟。
丰子恺说:“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譬如狐狸;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譬如牛;有些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譬如人。”
骨气,是人格的硬度。有了骨气,就有一种气势,腐蚀近不了身、诱惑入不了心。
不管身处何种境况,脊梁骨必须要撑得起,不能委曲求全,要挺起腰杆,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尊严。
再难,不能搞投机
上班时偷懒,靠拍马屁把上司哄好就行了;方案不容易通过,每次过去都带点“小礼物”;这个审批有点违规,搞点歪门邪道吧……
社会越来越浮躁,很多人都只看到了眼前的短暂。不踏踏实实做事,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耍小聪明上,奢求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却不知在当今的社会,靠投机取巧成功的人,最后可能又会一贫如洗,你看到的只是他高光的时刻,他却不会让你看到他落魄的那天。
人,可以投机取巧一时,但无法走捷径一辈子。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职场上,能走得长远笑到最后的,都是曾经踏踏实实,一直保持着学习和不断进步的人。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不要因为身边人短暂的风光而放弃自己的坚持,目光所及之处便是自己的未来,眼光越远,你的未来就越远。
再强,不能太狂妄
《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句话引人深思: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骄奢淫逸,是一个家败落的开始;而狂妄傲慢,是一个人衰败的开始。
古人也讲:“天欲其亡,必先令其狂。”
生活中,如果一味昂着头生活,那就会给人一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感觉,让人敬而远之,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觉得这是一种傲慢无礼、目中无人,会不被认可,或遭排挤。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境界越高的人,在处世方面,越是谦卑朴实,而不是盛气凌人,傲慢无礼。
人有多谦卑,就有多高贵。
再久,不能忘恩情
如果一个人连感恩的心都没有,那么就失去了做人的原则。
人的一生,有低沉的时候,也有崛起的时候,当你穷困潦倒的时候,有没有人帮过你?
哪怕是在你揭不开锅盖的时候,给你送一碗米;哪怕是在你身无分文的时候,给你几十块钱;哪怕是当你穷途末路的时候,让你在屋檐下躲避寒冷;哪怕是当你寻死觅活的时候,好言好语劝你对生活重拾希望?
这些人,都是你的恩人。
千万不要做忘恩负义之人,因为,感恩是人的本分。
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辉煌莫忘恩!
不懂得感恩的人,路只会越走越窄。
人这一辈子,行就要行得正,站就是站得直。
牢记这5条底线,为人坦坦荡荡,行事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才能一辈子活得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