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资深拖延症患者,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是靠等,等到最后一刻,硬着头皮猛冲。爱拖延的同学可能有过类似的体验,就是在最后关头,脑海里好像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思绪也齐刷刷地、有条有理地迸发出来,在deadline之前把事情做完。养成拖延习惯,正是因为出现了事情最终总能做完的错觉,使侥幸心理战胜了理性。
实际上,这种侥幸是很脆弱的。在处理简单问题时,碰运气吃老本蒙混过关是有可能的;一旦问题的复杂性超过限度,拖延只会带来一种后果,那就是恐慌和焦虑,任凭你千回百转愁肠满腹,问题却岿然不动。
心理学家把拖延症当成是一种在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时不能理性应对的状况(心理学中misplaced coping mechanism释义为错误应对机制),或是在面临任务时受情绪主导的处事方式。拖延症患者试图用逃避来解决情绪问题,而其中大部分的情绪问题是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的。
我在拖延症上面吃了很大的苦头,从每一次的拖延中,我逐渐意识到,拖延的根源在于缺少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正是我选择“模型化思维”课程的出发点。学习模型化思维的原因有三:
(1)通过课程中的思维训练,给思维多一点套路,从而在面对问题时不再逃避拖延,能够尽快get started。当真正开始行动的时候,会发现问题并没有刚开始想象的那么难,因此对待问题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
(2)通过学习多种多样的模型,拓宽认识世界的视角,用模型、数据和理性去重构认知结构,从而更高效地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大多时候,拖延并不只是懒,更多是因为担心做不出完美而高质量的东西,所以索性不做。当我们有更深厚的积累后,这种拖延的发生率会因为自身变得优秀而渐渐减少;
(3)通过和优秀的人一起学习,加强自我管理,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部落中,督促自己时刻勤奋、时刻积极、时刻认真。不再拖到最后一刻交作业。
虽然每个人学习这门课的初衷不尽相同,但向往理性之光的愿望都是一致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