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一:
【R:原文片段】
要求:打出原文内容或者扫描原文。需标注书名及页码。
《精品课程是怎样炼成的》P80 养成习惯的三要点
有人总结了技能培训的三段十二字诀:“我做你看,我带你做,你做我看。”这个归纳很见中国功夫,很精辟,即一个观摩、练习、接受反馈、持续改进的过程。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要求:符合I便签的标准——诠释、清晰、准确、致用
【what】
养成习惯的三要点就是一个观摩、练习、接受反馈、持续改进的过程。
【why】
想要很好的掌握一项技能一定要多看、多观察、多模仿,在有足够的视觉支撑后,就要自己尝试去做、完整地演示、反复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看到与别人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纠正、正确反馈、不断完善与改进,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如果不去看、不去练、不接受反馈、不改进,那永远无法学好任何东西,更不要说养成习惯了。
【how】
如何让自己养成习惯?要把握好三个要点:
1、观摩:
多看别人是如何做的,一定要仔细地看。
比如:想学习打乒乓球,就得多看打得好的人是如何打的。观察发球、接球的姿势、动作、走位等一系列细致的内容,方便学习。
2、练习、接受反馈:
光看还不行,还要勤加练习,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有人能及时、正确地做出反馈,同时接受。
比如:想打好乒乓球,就得找个经验丰富的人带,一般称为教练,在自己练习的过程中,教练会观察并指出做的不好的地方,告诉你正确的打法等。
3、持续改进:
当接受到反馈后,自己还要不断的改善,剔除不好的,加强做的好的,直至成为好习惯。
比如:在接收到教练的指正与示范后,把做的不好的地方改掉,运用正确的方法再强化练习,如此反复地进行练习,直到养成习惯。
【where】
想学习、掌握需要长期练习、反复运用的技能与方法时,都可以用到养成习惯的三要点。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要求:符合A1便签的标准——鲜活、故事、对应、反思
故事:
回想自己一开始做绘本馆时,是嵌入在一家早教机构内,由于只有自己一个人,凡事都是亲历亲为,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也只是一直在简单的重复,要不就老是讲同一本自己认为讲的好的绘本。没有任何新意、无法吸引到更多的会员,无耐在疫情来临后只能撤出了早教机构,跟另外一个馆的馆长进行了合并。她做的时间比我长,讲故事特别好,孩子们特别喜欢她,每次她讲的时候,我都在旁边仔细的听,才发现原来讲故事还可以这个样子,长见识了。有次她嗓子不舒服,让我来讲,我尽量学着她的样子来讲,但孩子们听的不多,故事讲完之后,她对我说了我讲故事当中存在的问题,还让我把自己放空当自己是小孩,后来自己再次尝试,慢慢的孩子们也喜欢上了我讲故事,每次讲完之后也会问她怎么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也收获了不少小故事迷,也形成了一套自己讲故事的独特习惯。
反思:
在故事当中,无意当中运用到了原文中养成习惯的三要点,先是每天在馆里看、听合伙人讲故事,发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然后在自己讲故事当中慢慢地练习自己观察到的方法,同时合伙人在每个故事讲解结束后还会给我反馈,我接收到反馈后再不断的改善并加强练习,每天的练习在不断的精进,从而让自己养成了自己独特的讲故事习惯。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要求:符合A2便签的标准——目标、行动、关联、可控
背景:孩子在用学习机阅读英语时总要分心去做其他的事情,比如总想边看绘本边听学习机读,然后再自己跟读,边画画边听再读等等,总之无法专心地听读不做其他。
目标: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运用养成习惯的三要点,让孩子能够在阅读英语时只专注做这一件事。
行动:
调整孩子阅读的时间与环境,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身旁阅读英语。
1、观摩:利用自己写稿子、点评作业时,让孩子在自己身边阅读英语,方便孩子观察妈妈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一心一意地在做,没有做其他的事情。
2、练习、接受反馈:让孩子向妈妈学习,在阅读英语时就一心一意的阅读,若在阅读期间又出现走神、分心的状态,及时的告知孩子,并简单地提醒她专心。
3、持续改进:一下子让孩子完全改掉在阅读英语时不做其他事情可能有些难度,可以让孩子一点点的来,先从坚持1分钟开始,争取每一天让孩子多坚持一分钟。之后若每一次能够坚持到5分钟后,则可以休息3分钟让孩子去自由支配这个休息时间。
一直到孩子能够在阅读英语时只专注在英语阅读上,不在想其他。
拆页二:
【R:原文片段】
要求:打出原文内容或者扫描原文。需标注书名及页码。
《4C法颠覆培训课堂 65种反转培训策略》P28 大脑友好型的学习和培训
大脑友好型的培训采用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能使人的大脑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它主要涵盖了以下几点:欢乐,成就感,学习的渴望,需求,选择,积极的参与性与随意的环境。“当前的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全身心的投入来学习:口头的、书面的、理性的、感性的、身体的、直觉的——同时发挥作用。”(梅耶尔,2000年,第xxiv页)
概括起来,大脑友好型的培训利用以下要素来强化学习过程:
1、积极的情绪体验。
2、多重感官的刺激与新奇事物。
3、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
4、积极活跃的参与性与合作性。
5、非正式的学习环境。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要求:符合I便签的标准——诠释、清晰、准确、致用
【what】
从片段中可以看出大脑友好型的培训利用了五个要素来强化学习过程,从而让学习者大脑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why】
大脑友好型的学习和培训能够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感官的刺激、新鲜的事物会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多元化的教学会有学习的渴望,自主的参与,相互间的合作让学习者能体现自身的成就,而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会带给学习者无拘无束的感受,综上所述更能让学习者的大脑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反之,其他的学习与培训方式大多是老师的“一言堂”,整体都是说教形式,学习者没有参与感,一成不变的枯燥的内容与教学模式,会让学习者感到无聊,甚至有些还会让大脑产生抗拒,严肃、安静的学习环境,感觉像在受训,反而打不起精神,这样就会降低学习者大脑的学习效果。
【how】
如何让学习者的大脑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呢?可以运用大脑友好型培训要素来强化学习过程:
1、努力营造积极的情绪体验:
任何事物都跟情绪息息相关,不论是正面和还是负面的,都会引起学习者大脑的关注,因此要努力营造正面的、愉悦的、美好的情绪让学习者的大脑感受到,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2、创造多重感官的刺激与新奇事物:
任何一种刺激物、新鲜事、反差性大的都会迅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学习亦如此,将学习的过程与此相结合,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3、准备好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
教学的手段可以多元化,比如:问答互动、分小组讨论、正反辩论、限时演说、游戏等方式,让学员身心愉快地接受,这样学员们能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动力十足。
4、积极活跃的参与性与合作性:
将学习的内容与知识,尽可能的都展示给学习者,必要时可准备些道具,把问题抛给学习者,鼓励并帮助他们自我发挥与创造,必要时还可以让他们相互合作练习,共同学习
5、布置非正式的学习环境:
学习的场地尽量布置的舒适些,跟在家里一样随意、放松,让学习环境看起来很友好、很有趣,还可以准备些零食与饮料,让大家自取所需,相互间说话、讨论、请教,很惬意。
【where】
这个方法对于教育者、培训师来说很适用。成人的学习、教育小朋友都可以用。
若是一些严肃的会议之类的则不适用。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要求:符合A1便签的标准——鲜活、故事、对应、反思
故事:
记得自己第一次参与全国共拆的第一场线下活动,自己一个人全程讲解三小时的课程。虽然前期全程参与了磨课,PPT跟逐字稿都结合自身的情况做了调整与修改,场地选择在了一家甜品店中,开放式的场地,氛围比较轻松,但参与活动的人积极性不高,再结合内容需要进行演练时,大家都没能很好的配合,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反思:
在准备阶段,把重点都放在了课程的内容准备上,没能很好的从学习者的角度去过多的考虑相关内容,忽略了学习者大脑的情绪体验,也没有准备新鲜、刺激、带有反差性的内容去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虽然过程有有问答互动、讨论等环节呈现,但带动参与进来的学习者刚三分之一,现场把内容都完整地表达出来了,也尝试了把问题抛给学习者,但大家都没能放得开,场地的氛围还不错,有音乐、有柠檬水,相互间我沟通与交流也还可以。关键还是自身经验少,有待加强学习。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要求:符合A2便签的标准——目标、行动、关联、可控
背景:抢了7月份的全国共拆,这一次内容有改动,要好好准备,争取各方面突破自己。
目标:在整个共拆过程中,运用大脑友好型的培训的五个要素来强化共拆课的学习过程,争取激活现场所有学习者的热情,都能积极参与互动、沟通与问答。
行动:
先认真、反复阅读书籍《提问力》,再整合好片段,完成逐字稿和磨课,最后结合五个要素帮忙来强化学习过程。
1、努力营造积极的情绪体验:
结合逐字稿内容,寻找适合的正面的、美好的、积极的情绪相关的内容或事件,让学习者的大脑学习情绪体验有所改观,并愿意主动参与进来。
2、创造多重感官的刺激与新奇事物:
根据线下三小时拆书课的主题,多挖掘有刺激性的、新鲜稀奇的内容或事物,以此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3、准备好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
讲解过程中多配些互动,可加入小游戏,自我演说,问答等,引导、鼓励学习者们多创造、发挥,让学习者们能够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
4、积极活跃的参与性与合作性:
适当准备些小调查问卷、辅助小道具等,在讲解之余让学习者们都活跃起来,相互间在道具的运用下彼此合作起来,群策群力地学习。
5、布置非正式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尽量选择能让大家放松、舒适的场地,能有些轻音乐,还可以配一些甜点、茶饮之类的,学习者们能够边吃边听,边喝边聊,特别随意、自如地让学习者的大脑接受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