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儒家出仕思想盛行,各国都谋求富国强兵,力图称霸天下。兵戈纵横中,一股清流横空出世——墨家与其兼爱非攻的思想。“兼爱”,即对万事万物都怀有爱护的心理;“非攻”,即不与他人进行争斗以致其中一方有所损伤。其创始人墨子可谓突破了时空限制,写下了中国式共产主义的卷首语。
首先,墨子无疑是一位论辩家。面对公孙高对墨家“禽兽般兼爱”的讥讽,进行了“儒者学猪狗”的反击,成功气走了公孙高;面见楚王,亦能巧用类比,不卑不亢地阐释兼爱非攻的内核并成功说服楚王放弃攻宋。这反映出兼爱并非彻底无边际的包容,而是坚守自我底线的博爱。其次,墨子是一位实干家。执行力超强的墨子,楚国是说去就去,立马着手准备口粮;在路上碰到弟子管黔敖,不忘叮嘱他继续准备防守,以防自己论辩失败;看到公输般制作的木鹊,只给予等同于“不实用”的评价。可见,墨子做事以实际为根基,追求现实效益。最后,墨子是一位大爱之人。拜访公输般的目的是劝阻楚国停止攻宋,可宋国的安危与他有何干系?物质层面,并无关联;精神层面,我想是对天下大同亲如一家的迫切希望、对兼爱非攻思想的推广促使墨子做出选择,即使在宋国境内被募去包袱、淋雨感冒也在所不辞。世界的确是物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坚韧的意志足以激励人寻找改造世界的途径并进行实践。
《非攻》里,墨子身着破衣烂衫,睡破席,吃窝窝头赶路,被楚王熟知是北方的圣贤却依然坚持为被压迫阶级发声。低调的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刻的思想,亲民的处事准则,让我想起一个亲切而伟大的党派——中国共产党。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诞生并初步开展工人运动,实干和利民的行事风格使老百姓对这只纪律严明的党员干部队伍信赖有加,鲁迅先生也是如此,支持中国共产党向纵深发展,于是著成《非攻》一文,主人公墨翟如千万个中共党员的缩影,与其相对的一众儒者对应国民党以及资产阶级和旧贵族势力,而贯穿全文的兼爱非攻,则是两千年前先贤提笔写下的中国式共产主义的卷首语,终于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复苏,并由后人执笔续写。
另外,对本片的结尾加以简析。初读文章,看到结尾感到与全文不符,重读两三遍后才大概明白作者的行文意图:讽刺。墨子是论辩中的胜利者,成功帮助宋国逆转了“被动挨打”的命运,但宋国却只将他视为一个普通的过境者,甚至募走了包袱。民国时期是一个造神的时代,但真正出世的英雄却鲜少收到珍视,此之谓“民智未开”。
最后引用一句汪国真先生的名句结束本篇:垂下的头颅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一片坚实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