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做了一期线上的《自驱型成长》读书分享会
在本书中所讨论的四个核心要点,以及我们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所提出的大多数建议,都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因为它们并非基于文化或传统,而是基于适用于任何人类个体的神经科学。
首先,严重或慢性的压力,对发育中的大脑具有非常负面的影响,这也是全球流行的与压力相关的情绪问题(例如焦虑和抑郁)的重要基础。
比如说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父母盯在旁边,当孩子出现错误或者考试不够理想的时候,父母一直责备,或者批评教育,都会给到孩子慢性的压力,导致孩子的学习会越来越糟糕。
其次,过低的控制感,是人类个体所能经历的最有压力感的事情之一,因此,它会进一步引发与压力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减少孩子在学业上的学习水平和表现水平。
比如孩子想穿什么衣服,想什么时间做作业,都由大人来要求,自己都说了不算
长期这样下去,孩子就会习得性无助,反正我说了也不算
再次,所有健康的自我激励,其实都植根于控制感、胜任感或自主感。
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坚持练琴,就强迫孩子必须要练,那其实是在让孩子获得胜任感的同时,破坏了孩子的控制感
最后,培养出健康的控制感,还会进一步带来各种积极结果,包括更高的身心健康水平、更充盈的内部动机、更优异的学业成就和更高水平的职业成功。
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父母可以像教练一样,在旁边引导,而不是替他做决定
比如孩子想穿什么衣服?孩子想什么时候做作业?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安排,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会了自我管理,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内驱力。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成功,唯有孩子的自主动机,才能使这种愿望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