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八年冬,我带着不满两岁的女儿,徒步、坐轮船、坐火车、坐汽车,行程上千里,从湖南益阳到攀枝花探亲。攀枝花位于四川省南部的金沙江畔(长江源头至四川宜宾河段叫金沙江,从宜宾起才称长江。宜宾至湖北宜昌段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中游,湖口至入海口下游。其中江苏扬州至入海口段又叫扬子江)。攀枝花地区属攀西裂谷带,具有山高谷深的特点。这里是热带季风气候区,形成于印度洋低纬的西南季风,千里迢迢北上时,大气中的水汽在迎风坡一面形成了降水,达到攀枝花地区后空气干燥,降水稀少。植被多为灌木丛,有几棵木棉花树,此树叶极少,且花叶不同期,可能是蒸发量小点才能适应环境。木棉花又叫攀枝花,所以才有此地名,(现在这里是我国唯一一个用“花”命名的地区级城市)。
攀枝花有含钒钛的优质磁铁矿,储量居世界第一。有宝鼎山露夫煤矿。有金沙江巨大的水能。是一个得天独厚的钢铁工业基地。可是,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又地形崎岖,修路艰难;地势落差大,河流水流湍急。所以路上交通和水上交通,是一片空白。
1965年毛主席号召开发大西南,十九冶特种公司担负起了建设攀枝花钢铁厂的重任。
先遣队是交通部门。首先从四川成都和云南昆明修公路至攀枝花。
我们的郭爹是十九冶特种公司财务科的,他是1967年从成都进入攀枝花的。那时只有国有企业,单职工一年一次探亲假。1968年文化大革命进入了高潮,职工要抓生产又要抓政治学习。没探亲假。到年底,单位发函至家属可以来单位探亲,照样报销往返路费。
1968年冬月,农闲。我带着不满两岁的浩兵,背着大包换洗的衣服,踏上了艰难的探亲之旅。
从益阳坐轮船至长沙。火车站排队买票时,已经是晚上了。站在后面的是一位军人,他是去广西柳州,与我同次车,他接过了我的背包,买票时要背毛主席语录,他一口气背了几条。候车室广播里播放着毛主席的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整个候车室安安静静。浩兵睡着了,解放军叔叔脱了军大衣裹着浩兵,自己原地踏步取暖。
火车上,坐在我对面的是位出差返程的老家常德的老乡,也是十九冶的职工。解放军叔叔请求看了他的工作证(那时沒身份证),就将我们娘俩拜托给他了,要他一路上加以关照。
长沙启程,湘桂线至广西桂林,转车桂昆线至昆明,历时三昼夜。老乡带我们入住了攀枝花设在云南昆明的招待所。老乡的熟人越来越多了。
从昆明坐汽车至攀枝花,没客车,只有货车,新坎出来的公路,崎岖不平,加上风大干燥,灰尘很厚,行驶的车后面扬起一条黄龙。货车四面无遮挡,乘客都像盐鸭蛋一像,裹着一层黄色的泥灰。好多惊险的路段,一面是峭壁,一面是悬崖,悬崖下是奔腾咆哮的河或者是幽深的谷地。一不留神,坠下去,连车带人,粉身碎骨,有去无回。
幸亏有大家的帮助,货车上下搭把手的,抱娃的,背包的,住店排队订饭菜的,排队登记住宿的……三天汽车到了攀枝花。
老乡将我娘俩推上了一辆货车的副驾驶室,并告诉师傅:这是财务科的家属。车启动了,老乡未上车。就这样转了几趟车,司机每次交接我都听不懂,雲里雾里的到了财务科。其实郭爹已经听先到的同事说了我们的行程,没办法去接,因为没私家车,没公交车,沒车站,没确定时间,只能干着急罢了。
住房,财务科办公室等都是分布在梯级开发的竹木结构的工篷里(反正不下雨)。财务科有几十人,只有科长是双职工,也只有一位女同志。整个十九冶女的极少。
浩兵很快加入了财务科,每天早上广播播放“东方红……"赶紧起床同大伙去广场跳忠字舞,食堂开饭广播播放“大海航行靠舵手……"拿上歺具同大家去吃饭,待下班后都争着带去玩,(因为是唯一的一个小朋友)。我一天到晚找不到人,不过不担心,因为那时没人贩子,又只有一个十九冶单位,没闲杂人。当地没有商店,什么日常生活用品,零食等都要托人从外地买回。浩兵吃的玩的都足够,是大家送来的。
财务科科长俩口子把浩兵当成他们的心肝宝贝,下班后就带到他们家里去。有一天晚歺后,夫人送浩兵来,眼涙双流,告诉我们,她老公吃完饭后突然大发雷霆:将碗筷砸了个稀巴烂,怒吼道忙活了大半辈子,还是这两套碗筷,真无聊,为什么当初不要小孩呢?!老了去哪里寻找亲情啊!我心里也很难受,不知如何安慰她才好。
1969年阳春三月,农忙了,我们结束了这次难忘的探亲之旅,回到家,开始了春耕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