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女人估计都有同感,每到换季的时候,打开衣柜,满柜子的衣服,却找不出来一件可以穿的。我就是典型的例子。
曾经很多年,我因为不够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喜好,所以找不到自己的穿衣风格。因此特别不会买衣服,买回来的衣服要么是不适合自己的,要么就是图便宜买的,穿几次就不喜欢了。
如此以来,看着满柜子的衣服,穿的时候却左挑右选,实在找不出来该穿哪件。尤其遇到比较正式点的场合,更是要花费很多时间一件件去试衣服,试到最后觉得哪件也不合适,只能凑合找件穿上了。
这个问题一度让我非常烦恼,总想着要是能有个私人造型师就好了,可以帮我选择适合我的衣服。
后来慢慢知道了,其实也并不完全是因为我不会买衣服,主要还是因为自己从小内心的那种匮乏感和不配得感在作怪,舍不得买太贵的衣服。
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差,物资匮乏,深知父母挣钱不容易,无形中形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恨不得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儿花。
勤俭节约本来也不是什么坏事,还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是,我觉得过于节约了,也不好。尤其在物质条件已经很好了以后,还是那么节俭,花钱抠抠搜搜的,买东西光图便宜,内心在花钱这件事情上,很是纠结,很不痛快,不享受金钱带给自己的快乐,那就失去了金钱本来的意义了。
而且,看着买了打折的、便宜的衣服,但是买太多便宜的衣服其实也是一种浪费。因为觉得便宜,所以买起来毫无压力,就会买好多不必要的衣服,觉得反正也不贵买回去随便穿穿也值了。
我之前很多年都是这种购物心理。买衣服时第一考虑不是自己喜不喜欢,也不是风格合不合适自己,而是看价钱,觉得实惠、划算了才买。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满柜子的衣服,都是只穿那么几次就不喜欢了。第二年换季时,或者有重要场合时,还是找不出来一件满意的衣服。而且,每次找衣服、整理衣物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非常不划算。
后来,慢慢地,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尽量控制自己的冲动购物和随便购物的欲望。每次满柜子翻不到衣服穿的时候,就会下定决心,以后买衣服一定不能光看价钱,而是要买自己真正喜欢的,能穿很长时间的。要做到少而精,少买几件,买自己喜欢的。
可是,每次一去商场购物,就又陷入旧有的模式里,还是主要看价钱,其它喜不喜欢、适不适合放到后面才考虑。这个过程持续了好长时间,现在才慢慢有所改观,但还是舍不得买太贵的衣服。
这其实还是因为自己内在有着很严重的不配得感。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配穿那么贵的衣服,不配拥有美好的东西。
其实,只要真心喜欢的话,偶尔买一次贵点的,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而且,一般买的越贵的衣服,穿的时间也越长,算下来也就不贵了。
我觉得不光买衣服如此,吃饭、读书、交朋友等都是如此,都要力求做到少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