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如何高效的学习,快速掌握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敢打赌,你的学习效率压根没有达到最高。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你的学习是高效的,那你可以事半功倍。
也可以换种说法,那就是学习的更快更有效率,你的成绩也更好,你获得的知识更多,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你真正喜欢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高效的学习技巧,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很快的提升和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学会主动学习
我们默认的学习模式,也是在读书时代经常用的,只需要你认真听老师的课,记住老师所教授的知识点,完成作业,通过考试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这种方式更轻松自在一些。而主动学习,更具有挑战性,你会觉得很累,但是这种方法很有效。
为了更好的让主动学习应用起来,这里有4个步骤:
1.确认这本书里面什么是最重要的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同等重要,你必须不断的去整理知识,并评估这个知识的相对重要性。
2.用你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梳理知识
作为一个主动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复制和机械的重复,相反你要做的是用自己的方式把知识整合起来,花一些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相关的资料,并以图表的形式整理。
在制作图表的过程中,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会同时得到提高。而且,这个图表对于我们日后,也是一个很好的一个学习工具。
3.记住知识,将所学变成自己的
你需要以一种主动的方式去记忆知识,想确保没有错过任何重要的东西,所以你会想巩固内容,重复内容。可问题在于,回看教学视频比第一次听课难的多。把时间花知识梳理上,当你有疑问时就不用回看视频或者重听录音。
对于书本,我们常规的方式就是在课本上标出重点,然后多次阅读复习,这样的效率并不高。
如果在最初获取到新知识的时候,用你理解的方式进行了组织归纳,能大大提高你的记忆力。
4.应用知识,把考试当作检验
怎么检验我们有没有真正的获取这些知识?那我们可以去做一些以前课本上或者网上提供的练习题,或者以前的试卷,这些东西的都是极好的资源,可以让我们的知识得到检验。
二、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有很多种选择,家里、图书馆、咖啡店都可以。但是,我们关键要弄清楚的东西是,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你可以问自己:
1.你喜欢什么样的学习环境?
你喜欢在哪里学习?在咖啡店、图书馆或者办公室还是在家?
很多人担心在家里会的分心,因而更喜欢咖啡店或者图书馆,因为这样有助于我们更专注于手头上的工作或者学习。
所以,要学会结合自身情况去选择一个适合的环境。变换学习地点,也能加深我们的记忆力和持久性。
2.你喜欢群体学习还是独自学习?
学习方式有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是理解和巩固知识点的同时,还能保持效率和专注。
小组学习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组员能够教授你知识。这种教学不仅可以巩固自己所学,还能帮助组员。
假如我们是小组学习的话,一个组内人数必须要少,和一到两个人一起学习就够了,超过了这个人数,你的学习效率会严重下降。因为你容易分心,你的效率就会直线下降。
然而,小组学习对于一部分人来讲是不合适的。
他们习惯在同一时间起床,同一时间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效率,战胜拖延症。
如果在新地方,和一些新朋友一起学习的时候,可能会阻碍你进入最佳状态,以及长期保持高成效的学习。
3.如何掌握学习时间和节奏?
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它的本质就是在于让你专注在一项任务,学习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
这样子听上去是很简单,但实际上你运用起来的时候,你就发现它能让你有效的对抗我们的拖延症,以及提高专注力和保持忍耐力。
三、有效获取信息
获取知识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上课,二是自学。
通常我们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去做笔记。但是我们要学会改进获取信息的方式。
1.记笔记
我们可以选择的是手写或者电脑记录。当然,每个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电脑记录速度会更快,能把老师的话全部抄录下来。不好在于,你可能就没有办法很好的获取重点。
手写,我目前非常喜欢的,而且我也很推荐给大家。手写你通常会写的很慢,但是你必须记录的过程中强调重要信息。
你会潜意识的抓住老师所传授的最重要的那个点,然后进行一个概述,组成自己的语言。
这样你的记忆力就会更加深刻。能更好的提高记忆。尤其是在我们做一些图表或者思维导图的时候。
2.灵活掌握学习方式
不管怎么说,亲自听课还是有明显的要求优势的。为了听课,你有固定的日程,你身边都围绕着做着同样事情的朋友。
这有助于你提高注意力,并鼓励你积极参与上课,那至少比你在家自学要好很多。同时你还可以现场提问,让老师帮助你解答。
自学则会给你提供即时收看的灵活性,意味着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在休息很好、精力充沛时的时候去学习。
但自学有一个弊端,就是速度慢时很容易分心。这里建议你选择用1.5倍或者两倍的速度去看学习视频,运用加速的功能帮助我们更加的投入和专注。
同时我们也要小心线上课堂的诱惑,因为要保持进展不落后,需要很强的自律性。所以有拖延症的朋友们一定要克服这个问题,坚持去听课。
四.加强记忆
这大概是学习过程中最难的一个部分,至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这样的。
这里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记住知识。
1、做摘要表。
有人喜欢称之为浓缩笔记,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记忆方法,就是总结知识。
假如你一节课有三页笔记,那我们把它浓缩成一页,通过组织和重构将知识变成更小块。
意思是仔细阅读上课笔记,提取出最重要的点,把它重新表述成自己的话。加深我们对于知识的印象。
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就有了自己的一个非常精简的学习资源,而且也相当于拥有了你自己的素材库。
2.间隔重复
我们都知道重复是记忆的关键。每次复习之后,我们可以增加复习的间隔。
比如在你从开始接触之时,然后在24小时后重看一遍,看过之后,再等72小时,依次类推......
不是说让我们每天都复习,而是指要在快忘记的时候复习它。
3.巧用工具
如果要我们每天大量复习,这并不可行。我们可以借用一些工具。将自己做的摘要表放进去。
然后每天回顾这些摘要,这样子你就不用间隔重复了,这也就是让我们是在回忆,而不是识别。
识别会告诉你正确的答案,你告诉自己:“噢,是这个,我认识这个”。
然而回忆,需要你快速的提取知识,这就更像于我们在考试的时候,会要你快速的回顾的知识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比我们重看一本书的时候,看到目录,能快速的想起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什么?
运用这些工具的一个好处就是,你不需要坐下来,每天花30分钟或者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复习。
我们可以用任何短暂的碎片时间去看这些东西,比如说在排队、通勤的路上或者等公交车的时候,在那几分钟之内就能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复习。
但是呢,这都是在一天天的积累中形成的,如果坐下来复习一节课,那至少要花20分钟以上,不过如果复习自己做的摘要,那你只需要几分钟,那这些就是所谓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