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旬阳市进行了第一次调研考试。在我做卷子和讲评试卷的时候发现教材就是试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之前我就统计过万唯中考以及其他资料书所呈现的语文阅读考点,在回顾教材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原则: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十几个阅读考点从七年级开始就有涉猎,在不同的单元不同的文本之下所呈现的考察点也不一样。所以在复习期间我很注重教材的回顾,觉得它给了我们范本,文本在阅读的时候也熟悉,学生在做的时候思路比初学时会更有逻辑性。
最近两次语文试题都有对教材的链接,先来看原题
这次主要说单元导读的内容(以上只作为试题呈现)。 此次大阅读选自《无言的父爱》——梁晓声:
这里给出了两个单元导读主题“少年成长”和“父母之道”,同时设置了新的符合学生生活的情境。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它所链接的单元导读: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亲情。本单元包涵的文本有《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都从各个方面表现了父母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引,单元导读引语如下: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少年成长。包涵的文本有《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从闰土到若瑟夫再到杜小康我们能看到人生百态,更能加深对生活的体验。单元导读引语如下:
可以看到,单元导读是对单元文本主题的一个梳理概括,那么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就应该去调取记忆中的点,分析试卷所选文本到底符合哪个单元主题。语文试题的开放性,让学生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余地,就此篇文本而言选择“少年成长”或者“父母之道”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那么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那么我们更应该注意这种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遇见这样的习题时不至于慌乱。
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看到语文考点的回归,回归课本从中发现新知,获得新感悟,再运用新知识解答问题,因此,无论是中考复习还是初次教学的时候务必要夯实。
我也查了《2023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例析与指导》一书,在教师教学建议中就有明确的呈现:用好统编教材,夯实基础知识。这一段就有明确的提醒。
从试卷设问我们回看单元导读,这里我们就更应该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夯实,每一步都走的踏实,稳妥,试题再变化学生也会有记忆点可以调取,少了慌乱,多了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