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昨天早上四点就起身了,他们要急着赶往市中心一亲戚家奔丧。因为那家七点就要启程送葬,而我家离市中心还有段距离,地铁六点才开,为了节省时间,爸妈毅然决定早起坐夜班公交车前往。
话说这家亲戚是妈娘家那边的某房表舅,是妈爷爷辈的分支,两家已有很多年不来往了,都说一表三千里,真的是很真实的情况。
外公外婆早已去世多年,他们在世的时候,就不曾多走动,何况妈这一辈呢。
论辈分,那家亲戚算是我妈的表舅家,按道理来说,多年不走动的,去世了也没有特意前去的必要,对方家里人也没有通知,但妈之前加过他们共同的亲人的微信,从对方朋友圈里知晓了此事,便立即电话联系,表示要前往吊唁。
我让妈就别去了,那么多年都不来往的,没必要费神。
妈说,她儿时每年拜年的时候,都会独自去她这位表舅家,表舅都会拿好吃的给她,对她很是亲切,大了成家了,即便没再联系,这份儿时情怀永存心间。
更重要的一点是,按老规矩,不知道情况的没去那当另说,知道亲戚去世情况的不去,这就不好!
看着她坚决的样子,我没再多话,随她了,毕竟是她的亲戚,妈重感情。
相比而言,我们这辈就没那么多亲戚要走动了,毕竟独生子女,父母辈乃至更上一辈,大多见都没见过一面,相信谁也没心思去寻根拜访了。
亲近的堂姊妹、表姐弟的能互相时不时交流感情也就够了,大家各自有小家庭要顾,着实没必要大喊亲情伟大,所以,若我遇上像妈这样的亲缘关系并不近的亲戚,大概率不会去问事。
妈在前天先去了亲戚家一次,在灵堂祭拜一下,给了帛金后,问清了第二天一大早出殡时间便离开了。
昨天去过回来之后,我看到妈除了带回礼包,桌上还有一包食物。打开一看,全是和善园的菜包子和袋装豆奶,我知道这肯定是早上丧家买给来客的早饭,但比较奇怪的是为什么给我妈这么多份。
询问之下,我不禁惊叹出声,妈说表舅出殡,这是她表舅妈早上特意装好塞给她的。
当时,她表舅妈还刻意当着其他亲戚的面说:“她们家也是有心,住市郊那么远过来我们这市中心,真是非常辛苦呢!和善园的包子挺有名的,该多给她家带点回去!”
妈听了虽然心理挺不好受,但也不好多说什么就拿着了,一直提着到结束后用完午饭。
我感慨,现在还有人以自己生活在市中心而骄傲得不得了?妈说她家那是住在城中的老小区,房子两室一厅,还没我家大,周围环境并不好,拥挤又吵杂,连个散步的公园都没有。
我们家离市中心并不算太远,在过去算城郊,发展都很闭塞,没有市中心好,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都成了人口密集的小商圈。
房价也不低,加上离城中最著名的景点近,环境优,生活也便利,可以说甩妈那表舅家好几条街了,不知道她表舅妈还能有那样的自信,还觉得妈住在很远的郊区,贫穷又闭塞。
妈说她儿时从家到表舅家,的确每回辗转好几趟车,当时的家里论生活条件是比不上市中心。每回表舅都很热情招待,但表舅妈是压根看不上他们这些偏远地方来的穷亲戚,这也是亲戚家多年不曾再走动的原因吧。
当年她的表舅妈就以自己是住市中心为傲,试问一个这么傲气的人又怎么回主动去往她认知里的穷酸偏远地看看呢?城市的变化也只是在市中心,她看得见的地方吧。
如果按照常理来说,这么多年不走动的远亲,在家里人过世了能主动上门吊唁,那该会多念着那份亲情,谁知还是遭低看了把,没抵得过她多年的自我优越感。
老一辈的人,做晚辈的也不好有任何怨言,略尴尬后就当长辈给予晚辈的感激礼吧......
其实,现今社会还是有这样的人,像一线城市的,哪怕住在小弄堂里多年,也会自带那种“高等人”似的优越感,对农村或是偏远城市的人都会扬起头来。
殊不知这种做派恰恰凸显了自个儿的狭隘,更不要说该有的亲情了。
和善园的包子和豆奶,我们已经分装好,在几天内当早晚餐吃掉了,毕竟粮食浪费可耻。爸妈都未再多说昨天的事了,反而都乐呵呵的诉着我们家的地势好、养生游乐多不误,夸罢就去爬山锻炼了。
是啊,真正懂得生活美好,珍惜、珍视当下而不去一味膨胀自己优越感的人,才知道情之可贵吧。
要知道优越感并不一定能伴你一生,或是令你的生活幸福美满,高人一等,但情感却能融入你一生之中,伴随你不断成长、不断心胸开阔、帮你真正懂得人生真谛......
今日寄语:
月色与雪色之间,日月与星辉之中,你都曾熠熠发光!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