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东西都出自造物主,可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说这话的人叫卢梭。他是法国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两百多年前,他写了本如何教育培养孩子成长的名著——《爱弥儿》,书的开篇就是这句话。
这里不谈卢梭和他的书,而是说一个与儿童教育有关的话题:从儿童的绘画看孩子的天赋。
先看下面这组漫画:
最进(近)朕在更小说,很忙很忙,现在跑来为团粉们画画来了!“本宝需要鼓励”……
团粉:“皇上快画吧!”
那一天,大雪纷飞……
我饥寒交迫,真是个寒冷的寒假啊,与爸爸妈妈、兄弟姐妹走失可真可怕,还好,这个车子底下暖和,要不我早就冻死了,好饿……
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她好像在问我饿不饿耶,那我一定要点头!!!
“猫咪,你是不是很饿,我上去给你拿吃的!”
“喵!——”
五分钟后她又下来了——
“小猫,我带吃的(火腿肠、碎肉)给你了!!!”
她放下食物就跑上搂。
“还有好多作业没做,me先走了,拜拜!!!”
“好吃!!!”
嗯,她家里一定有更多吃的,我得跟着她!
怎么样,这位小朋友是不是很有才?
据小朋友的家长说,这组漫画是孩子根据她的亲身经历创作出来的。故事情节完整、生动、有趣,画面漂亮富有动感,小猫的心理描写生动传神,真是童趣十足,活灵活现!如果不是儿童,估计成年人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也画不出来的。
这组漫画的作者是山东宁阳的一位正上六年级(初一)的小朋友(女孩),是我认识的一位李老师的女儿。李老师说“纯属画着玩的”。
我说:“(要不是画着玩的),一本正经地画,画能画出来,可效果就很难说了!不信你画画试试,反正我画不出来!”
李老师说:“看着简单,我也是画不出来的。”
作为成年人,我们看着简单,说是孩子画着玩的,其实不难想象,小作者在画之前和画的过程中是花费了不小力气的,并不简单,是一个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是充满想象力的。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可以超越世界上的一切。毫无疑问,上面那位小朋友的漫画充满了天才想象力。
从儿童绘画中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天才想象力
下面,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说,如何在儿童的绘画中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天才想象力(资料来源于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2015,民族出版社,第235—238页):
研究表明,通过教育和训练,儿童的“创造想象”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一项经历二十余年的纵向跟踪研究(李文馥)结果表明,幼儿末期(6、7岁),人的创造想象获得显著发展。创造想象是独立自主地将已有想象进行加工,重新整合成新颖、独特形象的思维过程。例如,孩子可以根据自己见过的某些事物的样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事物。
在儿童自主创新图画中,幼儿创造想象有着明显的表现(如图1至4)。
图1:小鸡打蛋壳雨伞(5岁)
幼儿创造想象的新颖性。图1是5岁儿童画的一群小鸡用蛋壳当雨伞的新颖画面。
小画者是这样讲述的:“鸡妈妈的孩子们出生了,他们要从鸡蛋壳里爬出来,忽然天上下起了好大的雨。鸡妈妈说:‘孩子们别出来,快把蛋壳举起来当雨伞,跟着妈妈回家。’小鸡们都打起雨伞,谁也没淋湿。”
从图中看出,幼儿选择“小鸡破壳出生”“天下大雨”和“妈妈保护孩子”等几种情形构图,并把蛋壳伞作为枢纽,重新组合,建构成新颖而又奇妙的想象画。
图2:《我的魔幻医院》(6岁)
幼儿创造想象的神奇性
当儿童需要表现某些强烈的欲望而又力不从心时,他们多半会运用超自然的力量进行拟人化的创造想象。图2是6岁儿童表达自己想为地震灾区做奉献的愿望的创作。她给画取名为《我的魔幻医院》。她说:“胳膊和腿受伤的人们来到我的魔幻医院,我给他们喷上我的魔幻药水,他们的胳膊和腿马上就长好了。跟原来一样健康。”这幅画的创造想象神奇性在于:赋予药水以神奇魔幻般的能动力;赋予受伤的四肢以神奇速度的康复力;而使自我具有了超越自我、超俗入圣的巨大的奉献力量。
图3:《在太阳上建防震楼》(5岁半)
幼儿创造想象的超越性。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可以超越世界上的一切。图3《在太阳上建防震楼》这幅画表现弃大地实体而超然其外的房屋建构设想。这个小朋友是这样讲述的:“地震灾区的小朋友,你们没有房子,我给你们设计安全的房屋。我把房子建在太阳上,永远不会有地震,天永远不会黑。我的太阳是蓝色的,不会太热。”孩子们的许多类似的图画都说明,幼儿会迸发出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的创造想象。
图4:《我设计的三用汽车》(6岁)
幼儿创造想象的未来指向。
创造想象的性质是科学思想发展的前奏,儿童的创造想象蕴含着理想性,潜在着指向未来的方向性。图4是6岁幼儿画的《我设计的三用汽车》,他说:“我设计的汽车可以在地上跑,可以在天上飞,还可以在水里游,是三用汽车。”下图5会飞的汽车是目前美国AVX飞行器公司设计出的一款能够飞行的汽车。
可以认为这两种汽车在设计思想上不谋而合,而“并驾齐驱”,在结构上又何其相似。
任童心畅想,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孩子们的异想天开成为未来科学幻想的先声,从幼年开始给未来进行发明创造疏通思想渠道。
“希望我的建议能有助于发现一个天才!”
本文开头那组漫画,我是从朋友圈里看到的,是作者的家长李老师发出来的(征得李老师同意,作为本文的素材)。
我给李老师留言:“我看孩子画的特别好,很有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喜欢画画,说不定恰好就是她智慧和才华的兴奋点,如果禁止孩子画画,就可能关闭了一扇智慧之门!让孩子画吧!”
李老师说:“王老师您有远见,我一定遵照您的意见,呵护好孩子的兴趣爱好。谢谢您!”
我说:“必须呵护孩子的这份好奇心!画画和音乐是开发孩子智力和智慧的重要途径!每个儿童都是天才,长大后不是天才(而成了庸才)的,绝大多数都是小时候被大人掐灭了智慧的火苗!”
李老师说:“王老师您说得对,都说孩子的专注力在哪儿,天赋就在哪儿。可是,作为家长就有一种通病,眼睛只盯住孩子成绩。除此之外,觉得都是不务正业。谢谢您的提醒,我会引导孩子尽量权衡好二者关系。”
我在微信里给李老师说了个事例:几年前,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初一年级有个女生特别喜欢画漫画,她的生物作业全是用漫画故事画出来的。生物老师特别欣赏,写了不少文章在报刊上发表,还写进了她出版的书里,记得有家出版社还为那位学生出版过生物漫画作业专辑。
我给李老师说:“希望我的建议能有助于发现一个天才!并且让她顺利长大!”
(作者:王新国,经授权发于本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