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收获很多。
要想理解这七个习惯,就要先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思维方式这个词来自希腊文,最初是一个科学名词,现在多用来指某种理论、模型、认知、假说或参考框架。但广义上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这种“看”和视觉无关,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我们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在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思维方式是会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并最终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要想由内而外的全面造就自己,就要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的内心做起,改变观念,转换思维方式。
习惯对我们的影响很大,而习惯的培养需要在知识、技巧与意愿三方面上进行努力。改变习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有了更好的目标才能激发改变,面向未来牺牲方面的意愿才能促进改变。
这七个习惯并非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则。它们符合成长的规律,让我们依次经历“成长模式”由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不断进步。依赖期是以“你”为中心,独立期是以“你”为中心、互赖期是以“我们”为中心。也就是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期的人,群力群策效率高。
书中的七个习惯是会产生高效能,通过鹅生金蛋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做“重蛋轻鹅”的人也不能做“重鹅轻蛋”的人。只有效能之间平衡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效能,效能的定义和模式,是七个习惯的基础。
我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处在依赖期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自己害怕面对喜欢逃避,遇到问题总是想让别人帮忙解决,从不愿意自己去动脑子,看了这本书让我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因为我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必须要独立,要对自己负责要靠自己。这就是我现在要转变的地方,我要改变我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同时也要平衡我的鹅和金蛋之间的关系,获得真正的效能,能更好的实践这七个习惯,让我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