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过自查摸排、全面整改和专项督查,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切实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需要治理的任务大概包括以下几点:1.严禁教授小学内容 2.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 3. 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 4. 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 5. 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通知一出来,家长们坐不住了。在微博的评论区里,全是家长的声音,绝大多数都觉得教育部这个举动完全是瞎胡闹。
我们来看下网友的声音
“中国教育绝对的本末倒置,幼儿园学小学的课程,一路追上去,到了大学毕业以后返回来学习基本礼仪,学如何做人”
“幼儿园升小学,如果不会拼音和算数,学校根本不收”
“到了一年级,老师会因为大多数孩子都会了,所以进度非常快,不懂的急哭了老师也不会管”
“那岂不是输在起跑线了?”
。。。。。
无数条这样的评论。满满的家长焦虑能溢出屏幕。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发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了家长口中的教育信条了。
家长累,孩子更累。不仅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要设计出一条完美的成长路线。没出生的时候,各种胎教。出生以后各种早教,等再大点舞蹈班、钢琴班等等。从未停止过折腾。
教育“减负”的呼声不断。基础教育阶段课业依然很重。家长的焦虑不比孩子的压力小。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改变家长的观念。不要让社会风气,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快乐成长。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需要家长们的“火眼金睛”去发现孩子身上独特的气质和潜在的优势。鼓励孩子主动探索比强迫孩子学习更多的内容效率要高多了。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不断的发现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接受与承认它,才能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认知。引导他们为人处世,还有加强对自己的正面评价。
鼓励孩子跟过去的自己相比
家长的焦虑其实大多时候都是来自外部的。别家孩子怎么怎么样了,在很多程度上给家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其实家长没有必要系那个外看,从孩子的成长阶段想比较,设定阶段目标,不跟同龄孩子做横向比较,而是跟自己做纵向比较。才可以指定出符合孩子发展规划。
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而非寻找成功的能力
实在太多能的家长把成功挂在嘴边了,在这个成功学满世界飞的时代,很难有家长能够保持清流,不被带偏。其实一个人能否幸福,跟挣钱的多少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而是跟一个人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应该灌输的是人生关于幸福的道理,而非要出人头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