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认为幸福是需要很多因素的。幸福的婚姻,需要双方的付出和努力。而在《亲密关系》一书中,却给出了一个让我意外的答案:幸福,与他人无关。
一段亲密关系的建立,是发现自己、疗愈自己、成为更美好自己的历程。
一般需要经历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四个阶段。
为了弥补童年期间归属感和爱的缺失,为了让自己更有生命活力,增加自我认同和身心健康,我们需要亲密关系,这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特别是在热恋阶段,我们体内会分泌多巴胺,让人保持兴奋,也让人更有魅力。
成年的我们把理想父母的原型投射到伴侣身上。我们会假扮成理想中的自己,吸引TA,这时,1+1=1,“情人眼里出西施”,是绚丽阶段,也叫做月昏现象。
而当我们慢慢发现对方的缺点或不足时,就进入了幻灭阶段。我们会通过明说、暗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不满、希望对方来证明是爱自己的。进而去控制、改造,期待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结果,1+1=0,常是两败俱伤。
当我们能尊重自己的感受、进入内省阶段,会发现:我们批评、指责是为了自我保护。愤怒的原因,是让自己获得力量感、加重对方的罪恶感,以牺牲对方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最根本的原因是逃避童年时的伤。
当我们觉察到共同的伤痛时,才是彼此理解、疗愈的开始,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即1+1=2。
启示阶段: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与外在无关。当我们全然地接纳彼此真实的样子,接受自己的所有情绪,爱自己、滋养自己,在面对任何关系,我们都能够充满生机、幸福洋溢。
亲密关系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有意义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把这当做修炼的道场。
《中庸》中讲,五伦关系,造端于夫妇。因为夫妻是最亲密的关系,当我们能够在这个道场中,修炼自己,在应对其他关系时,就会一通百通、得心应手。
伴侣在婚姻中,是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关键是自己的成长。所以,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我们要切记,意向、想象力和直觉是我们人类最有用的三样利器。
如果我们有真诚的意向,希望自己的需求不再成为伴侣的重担,我们的直觉就会让想象力得到目的及方向。想象力会带来可能性,而可能性决定我们能看到些什么。换句话说,能够想象的事就可能实现!
关照我们的起心动念,因为我们的一思一念,都在创造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