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的小学考试中,安徽芜湖有一名小学生手背上赫然写着五个大字“题目看两遍”,想必一定是这位孩子父母的大作吧。
非常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粗心,可是最后,他还是因为看错题而错丢了几分,你说家长能不急吗?
其实,你每天提醒他,还不如唤醒他,当他内心的雄狮醒来,一定可以成就卓越的人生。
01
主动求知是有一个目标拉着你往前走
我家里有一个初中生孩子,我也经常为孩子的学习伤筋动气。我俩以前经常都处于紧张的半战争状态,即使是你耳提面命的盯着她,孩子的成绩也总是处于中等偏下毫无起色的样子,这真是一件比扣发年终奖还难受的事。
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能够非常自觉主动地求知若渴,可是自家的孩子,似乎只有推一下才动一下,有时候推几下都不动一下。
后来,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提升内驱力的书籍和文章,我终于知道了:
人类学习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推力,一种是拉力。
主动求知的孩子是因为前面有一个美好的目标,他被这个目标拉着往前走。
而尚未开启心智的孩子呢,则是被家长和老师往前推着走的,是一种逆行的力量,当上坡的时候,有时候推都推不动。
当我明白了这点以后,我开始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从每天催起床,催学习,催放手机,到现在的和她聊未来的生活,带她去美国旅行,让她自已作决策........
我惊喜的发现,不仅我自己的情绪变得更加平和了,孩子也悄悄发生了改变,一年的时间里,她变得更加自律了,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高,从以前的班里的倒数几名,到现在的班上前10名。
6月份刚参加完中考,虽然还没有出来成绩,但是感觉得到,这次应该发挥得还不错。而现在她正在主动学习托福英语,因为她有了自己的新目标,那就是考上美国的康奈尔大学。
你看,当孩子自己想要实现一个目标,她真的会变得不一样。
02
当有了内驱力,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同样的环境,有的人不断超越自我,有的人却原地踏步,甚至退化。关键点在于,是否具有驱动力。
人的驱动力分为三种:
第一种:来自基本生存需要的驱动力;
第二种:奖罚并存的外在动力;
第三种:想把事情做好的内在动力。
第一种和第二种内驱力的人,领导的表扬,金钱物质的奖励,鲜花和掌声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可是当没有了这些外在的反馈,他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而拥有第三种驱动力的人,他们并不是因为有回报才去做,而是因为“做”本身就是回报”。
稻盛和夫将人分为三种:不燃型、可燃型和自燃型。
那些自燃型的人,他们靠的都不是坚持或自律,而是靠自己内在的驱动力在行动。
孩子不愿意学习,是因为他没有发自内心的去想要得到某一件东西南
愿意帮助改善别人的生活,愿意让人更好地去成长,这种目标是发自内部的。
只有内驱力才能更长期地带领我们的内心,去调动我们做事的积极性。
03
激发一个人内在驱动力的三种方法
1、换一种思考模式。
将思考问题的模式从“如果⋯⋯就”换成“既然⋯⋯那么”。
举个例子:
当你看到别人很富有的时候,你心里肯定会想:如果我也有一百万,我就会过得很幸福。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心里充满的是得不到的落寞。
那不妨改为这么想:既然我现在还没赚到100万,那么我就继续努力吧。
用“如果⋯⋯就”的人,远远不如用“既然⋯⋯那么”的人更加能够调动自己内心的热情。
2、难度适中的任务。
当一个任务需具备的能力比你现有的能力稍高一点,这样的难度是最容易让人产生心流体验的。
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动机强度过高会降低学习效率。
对于一个写作新手来说,如果一心想着要写出10万+的文章,可能会觉得非常痛苦。因为这个目标太高了。
如果把目标放低,比自己的能力稍微高一些,就比较容易达成目标,当达到目标的时候,会产生心流,有愉悦感和成就感,也就更容易坚持下去了。
3、把工作当成玩乐。
有一位讲师,因为不断地给孩子分享相同的内容,都要讲得快吐了。后来他想,我得找一种方式,让自己重新找到乐趣,要不然自己真的熬不下去了。
于是,他就给自己设定多个目标,提升自己讲课的兴趣。比如,第一天的目标是让孩子们笑的次数达到30次。第二天的目标是让孩子举手发言的次数达到10次。第三天的目标就是让孩子明白某个知识点的运用.......
通过这种方式,他把重复的讲课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不仅让自己更有积极性和热情,也让孩子们更能接受,这让他的讲课水平和孩子们的成绩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4、接收即时反馈
游戏之所以让孩子们着迷,就是他设定的场景是很容易就过关升级,很快就可以获得反馈,得到成就感。如果你努力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反馈,兴趣就很容易就降低了。
所以要给自己设定一个较容易的目标,一旦完成,立即获得反馈 ,从而提升自己的动力。
我们几乎无法改变孩子,除非她自己想觉醒,我们家长能做的只是尽量用自己的成长去唤醒她的内在驱动力,一旦她苏醒过来,将会有惊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