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瀚资本分析师--彭康婧
在研究共享充电宝风口之前,首先要澄清两个概念,一是“风口”,二是“共享”。所谓“风口”,是指借助国家政策支持、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或拥有巨大的盈利潜力,而获得高速发展机会的产业或领域。所谓“共享”,就是在所有权不变、使用权暂时转移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对闲置资源的重新分配。
自从2014年ofo共享单车开始,共享雨伞、共享睡眠舱、共享充电宝等各式各样的商业模式争先恐后地占据了资本市场,只不过卖的是“共享”的新瓶,装的还是“租赁”的旧酒。其中,17年爆发的共享充电宝尤其夺人眼球,造就了40天融资12亿元的神话,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共享充电宝在“伪需求”的骂声里依旧掀起一波风口?共享充电宝的风口将延续多久呢?风口过后,哪些公司将会幸存呢?
一、 风口出现原因
1. 社会因素
相对于传统经济活动,共享经济活动具有“三低三高”的明显优势,即低成本、低门槛、低污染,高效率、高体验、高可信。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共享经济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信息时代国家新优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得益于2010年以来网络和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手机小额支付的便捷化和O2O的发展,共享经济在中国发展很快,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
实际上,早在2014年,第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来电科技”就成立了,随着共享经济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直到2017年,共享充电宝才作为共享经济的细分子行业迎来了全面爆发期。
虽然共享充电宝在诞生起就普遍不被看好,被认定是“共享风口”之下的“伪需求”,不过,共享充电宝还是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手机用户的需要的。目前,对于绝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来讲,手机有电成为一种安全感,手机电量需求成为刚需。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移动应用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手机能耗显著增大,但电池密度、待机时长却没有本质的提升。当人们处于外出移动状态下会经常面临没电的状况,有些人会选择外出时随身携带充电宝,但也有一些人忘记携带,甚至觉得随身携带充电宝是一种累赘。共享充电宝可以满足人们外出时的随机性、应急性需求,会受到处于外出状态下的商旅用户、游戏用户、社交达人、视频用户、直播达人的欢迎。
因此,智能手机用户在外出状态下的应急性充电需求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起源,但这一需求并非刚性,因此还不足以制造共享充电宝的风口。未来,人们对共享充电宝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能否转化为刚性需求,还要看共享充电宝铺设到一定的密度后,人们的使用习惯的养成情况。
2. 商业模式因素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从使用场景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来电科技”,主攻大场景;人和充电设备都是可以移动的,比如从A地借充电宝到B地还,主攻大场景大设备,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
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街电科技”,主攻小场景;人在A点附近活动时,有借充电宝的需求,可以从一个没那么大的机柜里付押金后借出。主攻小型柜台,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一般单柜有6个或12个充电宝。
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线机一体,桌面上有共享充电宝时,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
从操作流程来看,共享充电宝的借取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四步,扫码——注册——付款——借出,一般情况下整个流程花费不到3分钟。归还方式则类似于共享单车,用户可以在公众号平台上根据充电宝的GPS定位,就近归还。三种模式的付费方法都选择了扫码付费,一般为前0.5-1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不同的是,“来电科技”除提供充电宝之外,也提供数据线出售服务,并具有信用免押金服务;“小电”则不需要缴纳押金,用户扫码下单后即可连线计费充电。
可见,共享充电宝的布局场景非常广泛,三种模式能够全面覆盖餐厅、KTV、酒吧、咖啡厅、健身房、商场、景区、医院、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具备大规模扩张的基础条件,因此广泛的推广渠道是共享充电宝形成风口的一种助推力量。另外,共享充电宝的付费体验和商业模式与共享单车类似,“移动互联网+租赁”的商业模式已经通过市场验证,受过共享单车教育的用户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接受会更容易,因此较低的试错成本也是风口形成的一项重要因素。
3.资本因素
据公开数据统计,2017年3月31日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在40天时间获得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约为12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
腾讯CEO马化腾曾公开表示:“共享充电宝到底靠谱不靠谱,很多人都看不准。”看不准也要投,因为大家都看到了线下流量的入口。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流量红利期已经接近天花板,线上流量越来越昂贵,再造互联网超级APP成本和难度日益加大。与此同时,空间巨大线下流量则一直处于相对分散且未被运营的状态,这其中蕴含着很多机会。而目前来说,中国移动支付基础设施基本普及,共享理念也建立了广泛用户基础。对腾讯来讲,投资共享充电宝和投资共享单车类似,为战略性布局的一部分,将其作为可能的线下入口;对聚美优品来讲,投资共享充电宝是利用企业多元化应对业务下滑,寻求新增量。
另外,资本与网红的结合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陈欧与思聪的“吃翔”赌局在微博上形成的舆论效应,迅速将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推向风口浪尖,大量资本看准时机入局,趁热打铁完成套利交易,而热钱的涌入又会引发投资热点。可见,非理性的资本才是风口的幕后推手。
二、创业者追风口原因
在创业者看来,“共享”的概念如今已经深入大众,虽然共享充电宝暂时不符合高频和刚需的条件,但是创业者相信随着大规模投放和宣传,用户习惯是能够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另外,共享充电宝可以在短期产生正面现金流,单个充电宝成本100元上下,计价1元/小时,每日3-5次充电,不用一个月即可回本。
三、投资人追风口原因
共享充电宝比较符合互联网思维,一是获取流量简单,拥有用户价值和流量价值;二是异地复制容易;三是在资本助推下易快速扩大规模,获取红利,这也是资本市场青睐这类项目的原因。
四、 何以在风口生存
伴随风口的往往都是泡沫,共享充电宝行业本身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第一,整个行业面临着技术变革的风险。业内需要考虑的两重风险,一是电池技术的变革升级,手机电池电量扩容到能满足用户电量需求,更便宜、更轻便、容量更大的充电宝被推出时,充电宝租赁市场会不会变小?二是充电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后,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会不会被进一步蚕食?
第二,存在着产品替代性危险。充电的需求的确存在,但在大小应用场景里这种需求很容易被其他方式所替代。尤其在小场景里,共享充电宝很容易被充电端口消灭,也可能店家被准备的免费充电宝或租赁充电宝所替代。相对而言,大场景没那么容易被颠覆。
第三,行业易面临恶性竞争。大小场景都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导致订单分流、价格下跌,行业竞品越来越多话语权递到商户方,还可能涉及入场费等方面的压力。
第四,盈利模式单一,广告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共享充电宝创业者眼中,广告收入是未来重要的现金流之一,但它的价值和收益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的。以机柜式为例,这和线下的keyword分众传媒/keyword等媒体的差异性并不大,竞争同样很激烈。
面对以上行业风险,最终能在风口过后存活的共享充电宝企业至少要具备三个特征:
第一,切入消费者端的模式要足够的轻,包括取消借和还,去除押金等方面,门槛越低越好,要让消费者更自然地进入新的消费场景中;
第二,从团队本身来考量,既要兼具地面运营能力,也要兼备产品本身的技术能力,共享充电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里面也存在许多的产品门槛,包括电池稳定性、连接性等要求;
第三,除了本身团队之外,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和它形成角对的生态团体,比如招募城市合伙人,要搭建出整个体系,让社会上的更多的人有所参与。
共享充电宝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拉锯战后会形成寡头竞争格局。由于共享充电宝市场可能是一个几十亿级的市场,市场规模较小,在经历拼速度、拼渠道、拼运营能力的较量后,市场将迎来一波洗牌,铺设规模小、运营能力差、资金紧缺的企业将被淘汰,最终或将形成寡头竞争格局。
但共享充电宝既连接线上也连接线下,既连接消费者也连接终端,涉及到硬件研发、生产、渠道推广(涉及到中间的场景方)、线下运营等诸多环节,是重资产投入、重运营的行业,最终市场格局的形成可能要要经历1-2年的时间才渐趋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