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工作经验的,或自己创业的人士,本质上都是属于生产者的一员。有过向他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经历之后,能隐隐感知到的一个事实是:长远来看,是由我们,经由公司这个平台(或自己创业的平台),给社会创造出多少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工资的多寡。
更准确地讲,是由公司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服务,给客户带来了多少价值,可切分为:客户超过价格之外的消费者剩余,物超所值了;公司本身这一协作平台的价值,以及平台之上的每个个体的价值。
这当中,工作者的薪资,映照在其所付出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行为本身。内容即是工作待完成的任务,行为指的是为了完成该任务所需的已知工序(前任留下的标准流程)和未知的创造性达成目标的方法。
按照是否可轻易替代,工作的行为,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的工作内容若能轻易找到它的提供者,这部分就是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没有提价的空间;剩下的一部分,是“我能人不能”的不可替代工作,则很可能给出的价格,就高到几乎可以吃尽那价值的全部。
把这个逻辑搬到股票的二级市场上,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应该做哪些不可轻易被替代的功课或工作行为,这些功课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哪些关键的服务,对社会其他方面起到了哪些作用?
个人投资者,在哪种情况下是可有可无的,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却成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换言之,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社会,想要整体福利的增多,需要怎样的投资者?
正如做无用功的磨洋工或者瞎折腾,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若对他人无所价值,也不能算是你的功绩,无法形成你的价值,便无你的相应所得。
投资者进入二级市场,可以看到券商营业部的热火朝天的“大炼钢”和闹腾,电脑屏幕前的跳动的花花绿绿的图形与数字,无谓地吸进了多少人的时间与精力。
在股市中,作为股民的我们,每一个动作,哪怕打开app,每一次的关注与操作,都问自己这么个问题:我的这一行为,对他人会产生价值么? 所谓的看盘几乎不产生价值的。而每一次翻开企业报表,若找到他人未曾注意却影响巨大的信息以及你的正确却被大众忽视的判断,才是真真正正为企业定价,引导资金更有效率配置。
那么,股市中的个人投资者,应该做那些功课,形成对他人有用的价值,进而获取属于自己的“报酬”?
到流动性不足的地方去
与其争着把钱投到A股的洪流中的一瓢,不若到新三板的干涸的河溪中所需的涓涓细流;与其在二级市场近乎于零和博弈,不若前溯到一级市场,到急需你的资金的地方去。对于个人,有了股权众筹,到一级市场成了可能。
即便因为投资金额不足、时间精力有限,而且还内向,不愿意接触一级市场,那么在二级市场的选择,也不宜扎堆到人多钱傻的A股,而可以是国内新三板的披沙拣金,也可以是美股那流动性不足、且投资者保护机制健全的地方,甚至可以跨地域,去往日本、德国、英国的股市去。
智慧与远见
投资人可以起作用的是,通过已有公开消息的综合研判,钻研财务报表、着手实地调查,发现企业被隐藏的价值,这是信息层面的价值发现。哪怕这样的按部就班看信息,能做到的人也是在少数。
除了信息的咀嚼之外,更具不可替代性的是——投资未来。所谓的远见卓识,就是用真金白银,投资于可实现、可参与的未来项目中。这未来,不是旧有轨迹的简单重复,可能是拐点性质的突变与更新。虽然很难遇见、更难实现,但也是可以预见并参与促成的。
若你心想着未来,以带有未来影子的观念去指导实践、落实到工作生活中去,那么,身子的半截就处在了未来。
这么说有点虚浮,拿我最近的一个例子,我的美股,大比例买入了小米系的迅雷(xnet),成本价6.23,目前浮亏-11%。但立此为据哈, 直播是风口的逻辑,大家都懂;但落实到投资,这个趋势的风口,能吹起哪些诸呢? xnet的CDN业务,我觉得是一个被忽视的风口下的猪饲料哈。仅个人讲解,若真的投钱,还需深刻的见解与坚定的持股。
正义投资
看了一些投资者的传记,不管是交易驱动的索罗斯,还是价值导向的巴菲特,他们常常更心仪的另一个身份是慈善家。投资的收益来源,可以粗略地分为赚其他投资者的钱,还是要赚企业的钱。赚企业的钱,准确地讲,是与企业一起为社会提供更优质解决方案而取得的溢价的一部分。赚其他投资者的钱,那么,我们的研究对象就是其他投资者,是人,非理性的人;赚企业的钱,需要研究的是企业本身,企业的产品、企业的运营、企业的组织方式等的可替代的程度,是可以应用更多理性判断的地方。
虽同为投资,其实是两个世界里的人和事。特别是在研究人的交易驱动的投资,没有一些近乎无脑的信念,是抗不过心惊肉跳与市场的“腥风血雨”。
我自己曾有个暗自的念想,若投资盈利,按年为一期,跑赢通胀的部分,一半捐出给非官方的慈善机构或个人。有了这么个念想后,在研究企业的日常功课之余,心境平和了许多,想着自己若能赚钱你,也是傍上了那“福气”的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