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还没过春分,某天晚上下班,脚步一拐,拐到了前几天新发现的一条路。那天因为有事儿,未探索这条路,当时觉得距离公园应该更近一点儿,想着有时间去探索一番,等到四月天气暖和了,可以抄近路去公园跑步。
我曾经不止一次提到过我是个路痴,是那种很实在的路痴。熟悉的地方只是换了一个方向我也可能会晕头转向地在原地转半天圈,走过一次的路再过一段时间我也可能会忘记怎么走。而且还有一方面,就像我有点儿脸盲的那样,我也记不住路的样子,什么街,什么路,什么胡同,我经过的时候就只是在我眼前闪过罢了,走过去之后,它们在我的脑海里连个影子也剩不下。就拿经常走的路,给朋友谈论的时候也只说左手边右手边。所以一般情况下,我很少去尝试走一条自己不熟悉的路。这次突然心血来潮,想要探索一条新的路线。那天的我对自己也很有信心,毕竟在这条路上,我能看到公园的树,只要找到门进去就行了,而且公园也不止一个门。
毫无疑问,我迷路了。能说什么呢,除了“呵呵”自己两口。我从一条路穿到另一条路,又从另一条路走到第三条路,最后又返回了第一条路,我眼睛看着公园里的那棵大树在公园外面转圈圈,已经经过两次的小池塘水面都开始泛起涟漪,风婆婆都不知不觉来报道了。那时那刻,我深刻体会到“近在咫尺而远在天涯”这句话的含义。
天边的云彩变成青黑色点缀在空中的时候,我绕了出去,碰到一个人,他说,顺着左手边这条路走出走,看到马路再左拐,走一百米就到了,你刚刚走的这条路是工作人员进出的路,你进不去的。
确实不远,天边的那团像是小狗狗的青色云朵还未在风中消散的时候,我就到了公园的门口。当我走进去的时候,公园里的路灯也亮了,夜来临了。
很久未在公园闲逛,尽管草地还不是绿色,树枝也还是光秃秃,在如今看来还是很美。微风轻拂过树梢,因为春天的到来,枝条变得柔软,它们扭着腰肢像是在半空中翩翩起舞,给将要似要变成墨色的天空增加了丝丝生气。突然觉得,也许在我看不见的地方,那些微微泛黄的嫩芽儿已在枝头绽放,迎着风尽情地歌唱着。
顺着小路一直走,鼻尖似有若无地闻到一丝青草的气息,很淡很淡,还未来得及细细回味,就被风吹散了。模模糊糊的视线里,草地仍然是冬天时候的样子,但是内心知道,那青绿色的小芽就在泥土里,或许已经顶开了头上的泥土,悄悄地冒出来一双眼睛,正在懵懂地看着眼前的世界。
隔着树和草地,远远地看到湖面上泛着微微的光,随着一阵风拂过去,光在眼前跳跃着,就像是走进了童话世界,无数的小精灵在水中嬉戏玩闹捉迷藏。待得走进一看,随着光跳跃着的还有树的影子。那倒映在水面上的小阁楼与阁楼底下的圆圆桥洞也似不甘寂寞般,随着微风微微晃动,让人想起电视里看到的仙侠剧,充满着神秘的气息。
天空又变了颜色,深灰色中泛着点儿微微的蓝,一弯新月如水般清澈温柔,风轻轻地吹,树梢轻轻地舞,恍惚间,弯月像是挂在了树梢上,揉揉眼睛,再细看,原来弯月仍在夜空上,再一转念,弯月又跳到了飞檐之上。树随风舞,月随树动,动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时此刻,像是置身于一片世外桃园里,静谧安宁。
迈着细碎的脚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感受着这早春夜里的气息与魅力,心中是喜悦的,带着淡淡的孤寂。
“唧唧啾啾,叽叽喳喳”的一串叫声,打破了黑夜的沉寂,循声望去,是一片竹林。说是竹林也不尽然,其实它只不过是被围起来的一小块地,比起南方大片大片的竹林,这里称得上非常迷你。但在这里,我们姑且还是叫它做竹林吧,因为想不到合适的词语,也是实在觉得叫做竹林更合适一些。在昏黄的灯光里,细密的竹叶显得有点儿灰暗,是黑夜赋予它的颜色,也是叶和叶的影子叠加的效果。一整个冬天过去了,它似乎未显得丝毫憔悴,浓稠的叶子遮住了细细的竹竿,让人忍不住担心那细细的杆子是否能承受住它们的围绕。有点儿想念曾在成都看过的那片竹林和竹林里的风声。
风声,是呢,竟然忽略了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是因为这鸟鸣声太清脆,太动听吧。如果不是这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我也许会忽略掉这片竹林。然而,又因为这阵阵动听的鸟鸣声,我又差点儿忽略掉了竹林里的风声。幸好,只是差点儿。闭上眼睛,感受着风拂过脸颊的温柔,耳边细碎的“沙沙”声应和着鸟儿们此起彼伏的叫声,一幅鸟儿歌唱,风儿起舞的美丽画面徐徐展开,让人心动不已。
鼻尖又传来一丝淡淡的味道,说不上是什么,或许是草根,或许是柳芽,或许是迎春花或者连翘,或许是竹叶,也或许是泥土,更或许是这世间的万物正齐齐绽放。
这就是早春的味道吧,清淡、微醺、静谧、舒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