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养老金?不够!
“你不可能指望连续30年把储蓄收入的30%储存起来,然后就指望着靠这笔钱在退休之后享有和你在工作时完全相同的收入水平,再活上30年。”
国家养老金本来打算成为中国人唯一的养老金计划,然而事实狠狠地打了国家养老金的脸。
第一阶段:退休无忧的国家养老金
新中国的1951年,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对职工的养老保险做了明确规定:男职工年满 60 岁或工龄满 25 年 ,女职工年满 50 岁或者工龄满 20 年, 即可退休养老,养老金为退休前工资的50%~70%。这一阶段员工个人是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的,都是企业(全部都是国企)来负担。
第二阶段:逐渐瓦解的国家养老金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旧有的养老制度开始迎接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国有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国企之间原本共用的养老统筹“资金池”开始瓦解,部分老国企由于失去了体制保护,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落于下风,开始无力承担退休人员的养老负担。大批国有企业纷纷宣告破产,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退休人员太多,工厂不堪重负,在职职工养活不了退休职工。
第三阶段:统筹账户养老制(现行)
到了90年代中期,养老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经过激烈的争论和探讨,以及试点,最终确定以社会统筹为主,建立统筹账户,国家统一调配,向年轻人收钱养老年人的养老制度。统筹账户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现行制度,在世界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也叫做“现收现付制(DB制)”,本质上是“向工作的年轻人收钱,养现在不工作的老人”,好处是运行成本低,弊端是老龄化后麻烦无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推测未来30年,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可能减少1.7亿,这也就意味着养老金的缴纳人少了1.7个亿,如何用更少的年轻人,来养活更多的老人成为了政府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焦虑的问题。
完善的养老金体系
那个经纪人向我保证这个退休金计划是最顶尖的,收费低,路子正;确实是这样的,这个计划正好使他能够赚钱付他新买的宝马车的月供。——托尼·罗宾斯
中国的养老体系中养老金的来源,按照政府、企业和个人区分,清晰地形成了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政府):基本养老保险
第二支柱(企业):企业年金制度
第三制度(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这三大支柱,和居民储蓄一道,构成了你我未来养老的本钱。
基本养老保险
其中,覆盖面积最广,影响最大的当属基本养老保险,也就是上文中的国家养老金。养老保险有一个不是很复杂的公式,计算你和企业的缴费比例、你在退休后拿到的退休金的数量,详细计算过程此处不表,详情可以看参考链接中有关国家养老金的部分。
统筹账户:上年度省人均工资的20%,如果你在浙江省的话,这个数字约为1100-1200元;该账户的钱可以领至终身。
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及升值部分,分10年返还,取完为止。如果你月薪1万元左右,那么按照现行的养老金制度,你退休后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为1200-1800元。
*以上两部分均考虑了通货膨胀和投资收益等综合情况,得出的数字是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在现在的购买力情况。
整体来看,如果你缴满了15年的养老保险金,你在退休后每个月能领的养老金折合到当前的购买力大约为2300-3000元。
试问,对于正在看本文的你来说,即使刨去房租房贷之后,这3000元足够你安享晚年吗?
可以看到,今天的3000元只能够保证你在浙江省有基本的吃喝而已。
对你来说,买件大衣可能都要思考很久,出去吃大餐看电影和老伴约会都要省吃俭用半个月,更不要提来场充满激情的出国游了。
更不要说,你永远都不知道何时会降临的黑天鹅——重大疾病,会将你们原本还算正常的退休生活拖入怎样的一个泥潭。
企业年金制度
这部分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足够雄厚的财力来支付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一样,是由你和企业共同出资,购买企业所制定的某种理财年金产品;因为该计划是资源执行的,所以具体的出资比例,不同的公司可以自行调整。
这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一项福利。
商业养老保险
这是可供绝大多数人选择的第二份养老保险,目前各大保险公司都有对应的产品提供——养老保险,养老金,养老年金等。
具体的保险条款根据各保险公司的规定也不同,有一次/5年/10年/20年等多种缴费周期,开始领取的时间也从立即可领与60岁后可领等多种类型。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人保等公司提供的养老保险,长期投资收益率(算上死亡赔偿金),只有2.8%~4%之间,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率。
指数基金/指数年金
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在破除前面的4个投资营销谎言时,所发现的秘密——
使用低成本的模仿市场的指数基金作为退休计划,能够打倒96%以上的其他所有退休金计划。
通过定投指数基金,或者投资一份市场联动的养老年金,能够让你获得6%以上的投资回报率。
千万不要容忍你的钱放在一个糟糕的养老金计划里面,其中的各种各样的高昂的费用会把你的钱给吸走,变成了别人口袋里的钱。
金融理财系列
参考链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