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自己很少有满意的,每天总是有这样的念头在脑海里循环:
我应该效率更高一点,不应该拖延;
我不应该刷手机浪费时间,这些无聊的事占用了太多时间;
一天又结束了,没有干成一件像样的是,什么都没有做好;
为什么每天都是这样,真是太无药可救额......
总是为了赶进度,一旦达不到目标,就会责怪自己,总想着能一下改变现状,推翻原来的习惯,来实现自己或别人对你的期待。
每年的年终总结回顾是,想到的都是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有哪些缺点,下决心一定要改正。
事实上,全盘否定的结果是,你的决心能维持多长时间?你的习惯,工作方式很快又回到原点。
那如何改善习惯,让做事效果更好、更高效呢?不如先试着不要全盘否定自己,在不签现状的基础上,一点点的进行修正和完善。
学会自我迭代,而不是重新开始
回想你每次想要彻底改变自己、重新开始,不是以失败告终的?
改变固有的行为模式和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那么多年形成的习惯怎能说改就改。我们可以像像产品升级一样更新升级,不用推到重来,只需每天进行自我迭代,总结不足、修复bug,慢慢的就会办成更高级的版本
拓展舒适区的边界
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舒适区,在那里有你的生活习惯和状态,一旦出了舒适区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是和抗拒。即使你有想要改变的动力和意志力,想要冲出舒适区,但是潜意识又会给你弹回来,"呆在舒适区里蛮好的,剧烈的变化对我来说太难了。”
其实你不用完全的踏出舒适区,只需慢慢的向外迈出一小步,这要就和你现有的习惯差别不太大,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变化,那就比较好接受了。
比如说你每天玩手机花4-5个小时,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一下不玩或只玩1-2个小时的话,或许不要接受,如果试试每天缩短5分钟,你就不会感觉什么不同,时间长了自然就会缩短玩手机的时间了。
每天读5分钟书,逐渐开始增加,时间长也能看不少的书了。
每天写500字,比起每天写几千字让人就比较好接受了。
可能在前几次改变,还会感到一些不适应,退回到舒适区内。不用担心,多尝试几次,你的舒适区就会逐渐拓宽,慢慢的踏出舒适区的边界,养成一个新的习惯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
美国的哲学家詹姆斯所说:“你应该每天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
有多少人能一此作1000个俯卧撑,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但如果你从今天开始,从做一个俯卧撑开始,只要你坚持每天必昨天多做一个,那么不出三年就能做到。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在时间的复利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比如每天记5个单词;
每天跑步1公里;
每天读5页数;
这些都是很容易完成的任务,看似微小,坚持一年你会发现,英语水平提高了,身体素质提高了,阅读量上去了,甚至带动你的整个生活质量都变化了。
每天一点的坚持给你带来了成就感,日积月累的进步,慢慢的发现,你就是那个你想成为的人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进步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每天
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是很困难的,毕竟人都有惰性。要每天比别人进步多一点比较难,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要持续的坚持做一件事,却是很难得,这也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也只有每天坚持如此,你才能与别人拉开差距,超越大多数人。
人生如走路,不怕慢就怕站。
记住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生活从来都不容易,如果你觉得容易,那肯定是有人替你承担了属于你的那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