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客家人有句老话:“鸡窝里第一,鸡窝外第七,来到大溪前无人识。”从饶北小山村来到金中,我就像一只小鸡来到了大溪前,懵懂而不自知。
现在回想我在金中的经历,很感恩,当年无知而无畏的自己遇到了如此一个包容的环境和有爱的同学,让我尽管幼稚,也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向前走,也让我至今仍然想做什么便敢于行动。
曾经我身为渺小的副班长,却总想尝试着要去管班里纪律,虽然似乎从来没成功过,却也是第一次产生了作为班干部的责任感;从来没有见识过“学生会”是什么组织,报名去参加了竞选,居然还当选了,尽管后来没什么贡献,也是宝贵的经历。
我不是什么运动高手,但回想金中生涯,运动似乎占了很重要的部分。
最开始,课间时我总去看人打乒乓球,老坦和班里的刘同学、林同学都是我的学习和模范对象,还记得刘同学老把球扔到天上去来发球,说那是跟邓亚萍学的。干了几乎一年的捡球童子,感觉乒乓球技术进步不少,大学时候混了2年的乒乓球校队,想起来应该是这一年偷师来的。可惜后来换了教室,离乒乓球场远了,就很少去看了。
后来经常在傍晚篮球场的人群散去之后,穿着当年很热的松糕鞋在球场上投篮。李同学还教我,如何跳起来接球的同时再传球出去,这个练习帮我把扔实心球的成绩从不及格到了满分(练腰😄),还在创造节的投篮比赛拿了第一,可惜体力不行,差一个没打破上届纪录。最近疫情在家,陪儿子打篮球,当年的功力似乎又捡回一点。运动使人快乐~
高二有段时间每天下午和潘同学爬过足球场的栅栏,练习长跑(一圈要跑5分钟),然后花半小时躺在草地上看云聊天,坚持了一段时间,800米居然也能跑及格了~ (这个经历让我大一时答应班长去参加了1500米的跑步比赛,以为练800米就足够用来跑1500米,结果就是跑完差点倒地而亡。)
周末有时也去山下打台球,虽然可能看帅哥是主要的,练习的结果还是帮我回老家镇住了一群小屁孩。可惜现在再拿起球杆,再也找不到当年自我感觉良好的风流了~
班里还曾经掀起了一股羽毛球热,我创造了自己一天打5个小时羽毛球的记录。班里还举行过一次羽毛球比赛,有30多人参加,男单、男女混双。在那座石头建成的老楼旁边的空地,我们曾挥洒过很多汗水~完全没有运动天赋的潘同学回忆此事,发现自己也参加了比赛,还摔了一跤磕破了裤子,精神真是相当可嘉😄
不得不提当年风靡全校的排球,只是排球我打得很差,在班里连个候补队员也算不上。在我眼里,排球是属于“成熟女孩子”的运动,因为印象中总有很多师兄会来一起打排球,据说还发生很多后续的故事……
尽管10点关灯,印象中金中的夜生活还是很丰富的。除了常规的夜话和听音乐,我因为失眠,经常能够欣赏到楼下男生宿舍被阿才老师揪出来训的节目。我酒量很差,有段时间却也喜欢上了微醺的感觉,曾经一次半夜在楼梯上和陈同学喝酒聊天,喝完故意把一排啤酒罐放在扶手的栅栏边,想到第二天宿管阿姨看到啤酒罐的反应,至今都觉得开心😄
某一次放假,忘了究竟是期中考后还是寒假,一群同学约好找借口在学校留多了一个晚上,半夜跑去山下吃狗肉。这可能是我人生唯一一次吃狗肉,当时惊为天人,高考后也找机会想去,却听说摊位已经没了,想来这就是所谓“绝响”吧。吃完狗肉去飘然亭喝酒、吹风,最后回到操场上的草地上瑟瑟发抖地睡觉,迷糊中听到男同学们起来跑步取暖,然后我身上就多了好几件衣服,想来就觉得很暖心~
嗯,上面说的都是高一高二的事情,看来高中前两年我可能真的没怎么学习,光顾着玩了。排名一次一次往下掉,目标从争取名列前茅,到保100内,到100都保不住。高三才似乎终于从各种新鲜的生活体验感中脱离出来,开始努力学习了。老老实实地开始做学习计划,写自己的复习笔记。还是经常看到年级第一的黄同学中午在打网球,传闻中还在谈恋爱(至今不知道真假😄),居然也不影响成绩,当时的我暗自羡慕又无比佩服。
我对高考期间没什么记忆,只记得妈妈从饶平花两三个小时,换了四种交通工具,带了一碗甲鱼汤来给我。当时我很不耐烦,长大后想起,却总是让我热泪盈眶……
后记:阴沉的下午,看到群里面说到20周年聚会可能延迟,有些伤感。思绪不自觉飘回金中,很想写些什么,于是写了上面的文章。尽管流水简单,总是年少时的美好,让人不忍忘记。可是真的偏偏已经很多都忘了,譬如羽毛球比赛究竟是高一还是高二,大家的回答都不尽相同……就像娜娜说的,抛砖引玉,众筹细节和回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