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被讨厌的勇气第二章说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麦琳是一个有严重自卑情节的女士。
这本书说:自卑感和自卑情结是不一样的概念。自卑感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自卑感来自主观臆造,主观有一个优点,可以用自己的手去选择。把自己的一些特征看成优点或缺点,全凭自己的主观决定。
在第三期里,麦琳有一个在房车上化妆的画面。黄圣依问她,你不怎么化妆,为什么买那么多化妆品。她说:“我感觉自己长得不好看啊。”葛夕说,“可是我们没有觉得你不好看啊,你为什么要自卑?”
在这一段对话中明显感觉,麦琳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不好看的。即使别人认为她没有不好看,但她依然这么认为。美丑的事情很难去界定,美是有标准,但是普通人,各人有各人的美,比如徐志胜,他的长相,他主观上认为这是一种独特性之后,反而成就了他。
人是作为一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的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的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但是,有些人无法认清“情况可以通过现实的努力而改变”这一事实,根本没有向前迈进的勇气。于是因自卑变得消极。这种情况是自卑情结。自卑情节是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具体就像:“我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
放在麦琳身上就是:我从小就长得不好看,如果我像你素颜就这么好看,如果我像你……;另外一个自卑的点:从小我的父母不关心我、我从父亲身上感受不了太多的爱,所以我需要特别多的爱……
阿德勒用“外部因果律”来进行说明: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的因果关系一样。简单地说就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的努力。
想要改变这种自卑情节其实很简单,就是去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自己欠缺的部分,例如刻苦学习、勤奋练习、努力工作等。
自卑情节有时会发展另外一个情节“优越情结”。因为无法接受无能的自己,所以以更加简便的方法来进行补偿。具体来讲就是: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中。如如大力宣扬自己是权力者、虚报履历、过度追求名牌……
这一点在第一期麦琳的表现中就可以看出:在认领导游的环节,麦琳第一个举手说,“这一点我在行”。以及在说到测试分数的时候,他们得分最高,所以就高声的欢呼,我们是冠军。管钱的部分也是,屡次强调自己会规划。种种行为都在营造一种虚假的优越感。包括张泉灵老师采访,她也说:当下的话一个包会让我觉得有面子。
但事实是,她导游没有任何规划,管钱计划也是一味的控制,和李行亮的恩爱表象下的问题凸显,她所营造的虚假的优越感全部被戳破,她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
在画像环节,她过分在意画像的丑,并且过分的放大了这种情绪。也是以说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不幸这个目的,而营造出来的委屈情绪。同是通过诉说自己如何不幸、如何痛苦,画师把我画的那么丑,李行亮把我描述的那么丑,李行亮还没有发现我的情绪。让周围的人担心或束缚支配其言行。从而获得“弱势者特权”。
于是,第二天,支配葛夕的熏鸡事变就发生了。葛夕在车上说:要不是你心情不好、要不是你冷战。当天晚上,李行亮理想伴侣没有指麦琳,麦琳再次发挥她的不幸的武器,哭。来支配所有的人(除杨子之外),于是,黄圣依不睡觉安慰他、葛夕帮她出头让李行亮道歉、留几手给她道歉,麦琳通过不幸支配他人的结果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