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始之前先来说一下昨天写完新的一周对自己的期待后,有小伙伴狠狠的留言说:看你立下那么多flag,到时候坐等你被打脸。
但我没有被自己,还有被他的留言吓到,吓到了就是处在焦虑中呗,我上周学到了一点,当焦虑的时候,提醒自己:这没有用,要马上开始去做点有用的事情。于是早早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李笑来说焦虑没有用,唯有去做点有用的事情才有用。
尹航有个分享也很有有趣:成长之前,无计可施;成长之后,自动消失,他也是再说我们总是纠结,焦虑的各种担忧,困扰。
这些观点,当我们处在焦虑中的时候,有时候不容易沉静下来让自己想的足够明白,可能会觉得这些话看起来对帮助我们当下的情绪,并没有多少用。
读Scalers 的《刻意学习》时,差不多是有点震撼的关于他最后强调的那一句:如果你不做点事,我的文字对你毫无意义。
2.
可以再接着问,为什么他要这么说,而“做点事”又是指什么呢?
他这么说是因为,只有持续行动才能证明行动的价值,才能让自己亲身体验到行动的力量。这些只能自己来完成。而做点事,是什么?
他有一个观点我理解起来是这样的,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戏都非常丰富,很多个声音,往各个方向的力量都在拉扯,想要我们多一点注意力对这些纠结,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任各种力量拉扯,可能我们的行动力就是静止的,就比如,我们会出现各种困扰,焦虑,但行动不起来。
这时候专注就显得重要,找到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去做,去行动。这里“做点事”就是指这样的事情。
他举例说,比如他自己,突然想到不能一直这样庸碌一生,于是要做点什么,开始写作。他说做点事不是指我们去寻求诉说焦虑带来的痛苦,不是玻璃心,是要我们去认清,面对真相,用做事情的痛苦来代替纠结的痛苦。反正苦都是要吃的,宁愿在学习上,成长上受罪吃苦,这样才好有选择。
具体的就是要有过硬的真本事,比如英语好就是这样的真本事,要主动去选择经历这些学习的痛苦,这是有价值的。
等我又读一遍他的这些话,和前面李笑来说自己26岁后就不再焦虑了,因为焦虑没有用,把这些比较,再联系起来,会发现S说的更有体验感,就好像一个人真的走过这过程,他说的,是他在走的过程中整个身心的感受。当我理解后,就会让我也有代入感。
我自己太理解他说的,要主动在学习上受罪,他还说了一个学习英语的真相,就是快乐教育是扯的,那些市场上多少天保你无痛快速学好英语,是骗人的。
其实他说的,成长只能是自己的事,无论你进了多少社群,你有多优秀的老师,都不能代替你自己的行动。让我想到了关于语言学习的一个说法:习得。就是英语学习也是这样,必须积累过这么多时间的独自练习,它才会内化为你的潜意识熟悉的语言。
3.
还想到什么呢?
既然成长是要主动选择用做点有用的,有价值的事情的痛苦来代替纠结的痛苦。那就需要我们一开始有心里准备,在持续行动,做点什么的过程,也是一个“痛苦之旅”。我们要有心理预期。
她还说到一点,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身边,圈内外可能会有非常厉害的人,我们可能会怀疑自己人生的意义。他的解法是,要知道,大狗叫,小狗也要叫,是小狗该汪汪也要汪汪。但其实我们看到的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的确有些人很牛,但那也是他们自己努力靠时间积累来的,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牛而已。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成长的练习只和自己有关,不要用别人的偏差认知来干扰自己的认知,我们要用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周围的人和世界,更要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
尹航曾在新生大学分享过关于刻意练习,他说每一次刻意练习必须伴随着痛苦,检验一个练习有没有效就去看自己做的时候有没有痛。
但我们也不要畏惧这些,因为这一切都充满希望。当知道了我们能主动选择有价值的“痛苦”时,就会对自己的未来有确定的自信,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