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添一抹岚
一直以来,我以为我把心头那份稚气收藏得一点不显山露水。
直到那一天,再见曾经的同事,她一开口便是:好久不见,你怎么还是从前那副幼稚模样。听了她那番话,我差点要耍性子不理会她。
她才幼稚呢!因为,某个下班的夜里,我坐在她自行车后坐,整整的一程,都是她向我哭诉她大伯娘如何如何气她看不起她(那时她只生了个女儿)。我安慰她,反正你们又没住在一起,就当看不见听不着。她说,是啊,我家婆就是那样说的。
虽然彼时我仍是小姑娘一个,也是知道婆媳关系处理起来有头痛烦人。我在后座没良心地笑起来,即使她还在啼哭着。我说,姐,你家婆都站在你这边了,那大伯娘怎说都不是事。
她才止住哭,说,是哦,管她呢,反正我家婆喜欢我,不喜欢她。
现在想来,我俩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一直,在许多人眼里,我稳重老成。这源于我是家中老大,自小,母亲没少熏导我说,你得这样,你得那样。所以,弟妹们淘气撒娇成常态时,我已俨然一小大人。我承认,我只是把性情里的稚气收敛着,特意章显我的成熟稳妥。
现在是没办法了,我那些幼稚性情,已尽数被俩孩子导出。
孩子看动画片,我不时地瞄上几眼。几眼复几眼,我便停下手中的事情,也跟着投入其中。至某些搞笑情节处,冷不丁地,我嗤嗤发笑,估计当时俩孩子也是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又有,小子自封为熊大,小女自封为光头强。我听了,反对。光头强啊,没头发,是男生,不行不行。我把这话跟小女说了,可好说歹说,反对无效,小女立场坚定,甚至以哭相抗。我再问俩孩子,不变更封号了?俩孩摇头,真诚地看着我。我想,我得为自己捣鼓个名号,觉得“熊妈妈”甚是对口。于是将此想法说与俩孩子,他们皆点头应承。后来,俩孩子就一口一个熊妈妈唤着我,我当然得唤小子作熊大,然后暗戳戳地,唤小女作熊二。只是,小女不买账,我只好随她意了。
我自诩为熊妈妈后,开始关注动画片中的熊爸爸,可怎也见不着它的踪影。熊爸爸呢,怎不见它呢,这问题一直盘桓于我心中。可又没法与俩孩子分享这个疑问,为此,我向先生发疑道,你说,有熊妈妈怎不见熊爸爸。先生不但不给我解惑,还给了我一个黑人问号脸。
我假装看不见,继续把话题往深处谈,你说,孩子长大些后会不会嫌弃我幼稚?先生表示说,那是难免的了!我低头沉吟,看来是木已成舟,我只能沉着应对。先生又漫不经心道,你的幼稚我早见识过,你看我有没嫌弃。
他当然没嫌弃过,他若是情人,我能成西施。
那,我的孩子呢?当你们长大些时,越发能脱离我的时候,会忆记起妈妈曾经的幼稚一二事吗?应该不会记得的,你们现在还小,记不住的。而我呢,待你们长大些,还会不时显露自己的稚气一面吗?
我会的。以大人的身份与你们沟通,也很好,可我更愿意用自己性情中的那份稚气,站在你们的角度看待你们一路成长中遇见的大小问题,即使那在大人的眼里并非问题。让孩童本该有的幼稚天真尽在你们的童年生活里,别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让本真一直在,同时谆谆引导,让你们性情中再添乐观开朗,坚毅果敢,而后更拥有更多的优秀品质。
也许,在你们成长过程中,我这个妈妈适时的幼稚,能成为你们审视自己的一面镜子。用纯净的心透亮的眼看待生活中的人与事,学着包容,学着宽恕,也学学妈妈生活里不时的幼稚,简单但真挚地对待现实。
孩子,当你们长大些时也许会笑我的幼稚,因为你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当你们真正长大时,蓦然回首时,也许会觉得,哎呦,这个妈妈幼稚得还不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