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4
本篇短文启发自吴伯凡-认知方法论
此篇短文谨代表个人观点,也许是错的,还有任何比喻都是拙劣的。
电影“头脑特工队”,里面讲述了小主人公头脑中有五个小人,他们大致分别对应着快乐、忧伤、愤怒、恐惧和厌恶。还有一个操作台,哪个小人上去操作,主人公就表现出相应的情绪。我们就好似一个投放仪,那五个小人就是内在的程序。他们就像一个小董事会,在不同的场景下投射出相应的情绪。
我们头脑中的认知每做一个决策,并不是单方的决策,至少是三个成员之间的权重和配比决定了最后的结果。“理智、恐惧、欲望”也并不是说只有这三个董事成员,只是董事会大致分成了这三个阵营,其他成员大多是他们的附庸。
“玻璃栈道”,在走玻璃栈道的时候或类似的游玩项目,虽然理智告诉我们那很安全,但恐惧会说脚下就是深渊啊,掉下去可什么都没啦。如理智的配比在此场景下压倒恐惧,或是理智与想对这次旅行有一完满的欲望联合压倒恐惧。投射出的结果就是这次旅行是完满的,反之当恐惧占据绝对优势时就会避开当前场景。
我们如何做了一个在事后看来这是一个正确的,或者说还算不赖的决定,起码不能是错误的决定吧。其实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就是为了不断削弱恐惧和贪婪在董事会里所占的权重比,让我们做的每个决定都尽可能的理性。因为它们太强大了,我们时刻被它们左右着。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里有层意思别人(大多数)贪婪,于是意识到了自己也可能会贪婪,但意识(元认知)到了自己也会贪婪,贪婪在意识中的决策比重就下降了。这和那句“认识到自己的蠢笨,往往是需要很高的智慧”相似。当我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蠢笨,那真知就离我们不远了。
这里把恐惧和欲望说的有点一文不值,其实不是的。他俩可是推动我们人类发展到今天的助推器啊,要不然我想现在不能这么舒坦。我们要懂得利用自己的欲望与恐惧,或是利用他人的欲望和恐惧。
当时乔布斯挖角百事总裁约翰斯考利说的那句话:“你是要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要一个改变世界的机会”。此话一出,对于那些真正优秀的人来说已经是定局了,虽然当时的苹果能给予斯考利的物质远没有百事给的多。我们拆分来看哈“你要卖一辈子糖水”这对与斯考利来说是不能忍受的,尽管那是一个事实,他真的恐惧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要一个百变世界的机会”,改变世界谁能经受得住这个诱惑?何况是已经赚到足够多金钱的人。
乔布斯一句话激起了斯考利的欲望和恐惧,结局好似就应当如此。
吴老师说:“当贪婪和恐惧形成某种均衡的时候,理智作出的判断往往才是最有效的”。
嗯,就是这样
这篇短文一点都不圆润,得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