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国产青春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关键词是“逃课、恋爱、劈腿、堕胎”。
没有现实中堆成山的试题资料,没有令人头痛的大考小考排名册,只有狗血矫情的俗套桥段……
也因此,踏踏实实拍成长的《嘉年华》《狗十三》,惊艳了不少观众。
最近,社长又发现一部“三无国产青春片”——《过春天》。
“无流量、无名导、无明星”,但还未上映,就口碑“炸裂”:
去年的平遥电影节上,这部电影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两座大奖。
今年又入围了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
但豆瓣热评里,网友@大瘦瘦这样说:
“本片正式宣告华语青春片进入2.0时代。”
“过春天”其实是往返香港深圳的水客间的一句黑话,意思是顺利通过海关走私物品。
影片的女主角佩佩,也和“走私犯”有着莫大的关系。
她是一个“单非”儿童——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深圳人;家在深圳,却有香港身份证。
每天从深圳到香港上学,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撕裂感”:
在香港有朋友,没有家;在深圳有家,却没有朋友。
一次意外,佩佩接触到了一个走私团伙——将手机从香港偷偷运到深圳来赚钱。
而佩佩的学生身份,可以让她轻易地蒙混过安检。
犯罪,给了她金钱、刺激,也给了她迫切渴望的关爱和认同。
单非家庭、跨境儿童,看上去离普通人很远,但在《过春天》里发生的一切,又分明离我们那么近。
1
家和学校,是两个世界
影片的开头,和所有青春片差不多。
十几岁的佩佩和同龄女孩一样,在青春的幻想与现实之间拉扯。
生日时,她的心愿是:“希望香港下雪。”
闺蜜阿Jo邀请她一起去北海道泡温泉看雪过圣诞,她立刻开心地答应。
跑到天台上,幻想着一起喝清酒的惬意。
可是,去日本,对家境优越的阿Jo很容易,对佩佩,却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和闺蜜在一起时阳光明媚的佩佩,一回到家,就变成了另一个人,满身阴郁、迷茫。
父母离异,佩佩和妈妈生活,没有经济来源的妈妈,只能“靠男人”生存。
佩佩打心底里瞧不起她。
每天回到家,妈妈都在和朋友们搓麻将,见到女儿也只会絮叨“这孩子,怎么不知道叫人”。
她从不关心女儿的内心世界,哪怕信誓旦旦:“别人家的女儿有的东西,你也要有。”
可她根本不知道佩佩想要什么。
她内心规划是送女儿出国读书、带她去西班牙,佩佩满心只有日本的雪;
她觉得自己赚的钱都是为了两人的生活,佩佩对此只有厌恶。
自以为是地“为你好”、忽略孩子真正需求的父母,现实中,同样常见。
爸爸同样是“缺位”状态。
离婚后的爸爸,在香港有了新家庭。
佩佩只能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偷偷找他,他塞给她零花钱:“别让你妈知道。”
然后是一个苦涩、抱歉的笑。
除此之外,父亲再也没有什么能给女儿。
毕竟,他还有几百万的按揭要付、有新的家要养。
“狗啃的青春,一地鸡毛。”
家对佩佩而言,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
去北海道看雪,与其说是和闺蜜旅游,不如说,是对这个了无生气的家的一次逃离。
佩佩的闺蜜阿Jo,看似拥有一切:
家境富有,未来要出国留学,还有个爱她的男朋友。
实际上,父母重男轻女,她从小就被弟弟抢走一切。
爸爸本来承诺要送她出国留学,最后却劝她“女孩子早点嫁个好人”。
嘴上说着爱她的男朋友,其实是个走私犯,一直在利用她。
佩佩和阿Jo,表面上,一个黯淡,一个明媚。
内心,都因为家庭、父母承受着难以说清的沉重。
在家庭中缺失的认同,总要在别处找回来
佩佩为了买去日本的机票,千方百计地攒钱:
在学校贴膜倒卖手机壳,跑到餐厅兼职,但钱还是远远不够。
直到某次过海关时,从前聚会见过的一个男孩突然冲过来,塞给她一包东西然后疯狂逃窜。
后来佩佩才知道,这个男孩是走私团伙的一分子。
那次聚会中的大多数人,包括闺蜜的男朋友阿豪,都是“水客”。
他塞给佩佩的那包手机,就是他们的“货”。
误打误撞帮助了水客“过春天”,佩佩得到了一笔丰厚的报酬。
距离去日本,又近了一步。
佩佩尝到了甜头,主动要求加入他们——利用学生的身份,轻松逃过安检,帮助大家“过春天”。
从第一次的心惊胆战,到后来轻车熟路。
去日本的机票钱,很快就攒够了,但她并没有停止。
生意越做越大,白天是乖乖女佩佩,到了晚上,就变成了“佩佩姐”。
为什么不停下?
因为“佩佩姐”这三个字对她而言,代表着被认可、被需要。
家庭原因,让她没有太多朋友;父母离异,她得不到应有的关怀。
一个人被忽视得久了,突然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突然被人依赖,让佩佩觉得满足而惬意。
多数人成长中,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的时刻:
不拒绝别人的求助,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不惜委屈自己,以此获得别人的认同、友情。
可是,这种在“犯罪”包裹下的“价值感”,终究无法长久。
因为“过春天”,佩佩和阿豪多了一层心照不宣的隐秘关系:彼此有了对方的秘密,互相牵制又互相帮助。
两个人越走越近,佩佩甚至答应阿豪,帮他背着其他水客单接生意。
但事情很快败露,佩佩和阿豪被困在水客们的窝点,满心绝望。
恰在这时,警笛响起,所有人被抓获。
佩佩待在家里,取保候审。
亲情、友情、金钱、自由……梦醒一场空。
普通人的青春或许没有这些刺激的事,但一样从不完美:
可能有一个鸡飞狗跳的家庭,最亲近的人,可能一点也不了解你。
可能有一个各方面都比你好的朋友,真心相待也填补不了经济上巨大落差带来的自卑;
可能是班级里最不起眼的存在,拼了命想要被认可、被珍惜;
有一堆心愿,却很清楚一个也无法实现……
但这些不完美,就是成长。
3
情欲最高级的表达是克制
《过春天》里,最为人称道的是一场“史上最干净”的情欲戏。
有一次任务,带货量很大,没办法藏在衣服里,只能把手机全部绑在身上。
仓库暗沉暧昧的灯光、狭小的空间,汗流浃背的两人彼此挨着,却连手都没有碰到。
女孩掀起校服,露出小腹,男孩从背后帮她缠上胶带。
暧昧的姿势,重重的呼吸声,似有似无的触碰……
然后一切戛然而止。
几分钟的长镜头,几乎没有肢体接触,但谁都感受得到荷尔蒙的气息。
有人评论:“《过春天》给所有青春片上了一课。”
这些年看过许多青春剧,“爱”似乎一定要和肉体的欲望扯在一起:
《致青春》,女神阮莞对渣男赵世永的爱,是她陪着男方的出轨对象去打胎;
《匆匆那年》,方茴面对陈寻的出轨,是和别的男人在一起来报复。
《同桌的你》里,终于没有了出轨、第三者,但还是离开不了怀孕和堕胎。
但这不是现实中正常的青春期的爱情。
《过春天》告诉你:情欲最高级的表达,是克制。
青春男女的常态,也是克制:
没有点破的关系,无意碰撞的眼神;
想要表白却久久迟疑的犹豫,想要触碰却不敢靠近的身体。
说白了,是暧昧,是朦胧感。
当然,电影的最后,是没有结果,阿豪利用阿Jo,自然也可以利用佩佩;
佩佩有没有爱上阿豪,阿豪最后去了哪里?都是未解之谜。
所谓感情,也可能无关爱情。
只是他恰好出现,你一时心血来潮。
但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些懵懂的暧昧,更值得回味。
4
成长,最终都要与自己和解
电影中有三次特写定格,都属于佩佩。
第一个定格,是佩佩过海关的时候,一个被追的水客在匆忙之间塞给她“货”。
定格中,佩佩的脸上是疑惑,是惊恐。
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一条岔路,她不知道该往哪走。
第二个定格,是佩佩第一次独立带货过关,“过春天”之后,她露出了一瞬间的笑容。
像小孩子偷吃到了糖,她暗自窃喜。
这一次,她选择了路,也坚定了往下走的信心。
第三次定格,佩佩在走私犯房间的走道里,看到了一个浑身鲜血的男人——违反规则的人,要受到惩罚。
佩佩脸上满是害怕,她知道,这条路,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每一次定格,都是一次改变。
从迷茫冲动,到清楚坚定:做了选择,就回不去了。
《过春天》的片名一语双关。
横在港深之间的那道关卡,也是横在佩佩青春和成人世界之间的关卡。
好在,她最终都过去了:
一次回家时,佩佩看到妈妈被男人推到在地,立刻冲上去。
原本还苦苦哀求“把钱还给我吧”的妈妈,突然拽开了女儿:“佩佩你起来,妈妈的钱可以不要”。
比起钱,妈妈其实更担心女儿被误伤。
她深爱着自己的女儿,只是一直用错了方式,佩佩知道得还不晚。
闺蜜发现了佩佩和男友的暧昧,昔日的好朋友,撕扯在了一起。
闺蜜怒吼着:“我爸骗我,阿豪骗我,我弟抢走了我的一切,但是你,刘子佩,你不能骗我!”
看起来风光富有的闺蜜,其实比佩佩更可怜。
她其实不必自卑、嫉妒。
佩佩不是没有人爱,只是有太多的东西,暂时迷乱了眼睛。
如果不经历伤害和失去,她很难发现。
影片最后,佩佩放生了一只小鲨鱼,她向鲨鱼告别, 也向那个身陷欲望又迷茫固执的自己告别。
有人说,青春片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影片中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而越来越多的青春片,正在做这些事情,抛开了全是幻想的“粉色泡泡”,拍每个人真实的样子:
是《狗十三》里的一边被打,一边被教育要听话的李玩;
是《嘉年华》里,从不被母亲理解的小米;
是《过春天》里不断想证明自己价值的佩佩……
青春片的意义是告诉观众:你受过的伤、遇过的委屈大家都有,不用总是藏着,我们可以一起面对。
希望有越来越多不“乱撒狗血”的国产青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