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的时候,也就是2011年有了人生中第一部智能手机。有一个微信功能,也没太引起我的关注,那时候就我们学校大多数人还是只懂QQ的。喜欢谁偷偷要个QQ呗,看看她的空间呗。如此的积极敏感度,在高考的形势下丝毫不减。我的QQ也没加几个人,也不是矫情,在加人的时候也首先得看合不合聊。
每天在空间发点矫情的话,是常态。谈恋爱的一有时间看手机,没谈恋爱的大概也有暗恋对象看手机也有理由。课桌的桌兜藏着我们多少情愫,一句一句的消息高兴或悲伤,都是认真的刻骨铭心的,后来会觉得傻呗。那时候还不像现在消息泛滥,信息泛滥,低头族泛滥,现在各种东西就像是有些发炎的病体,太过虚假泛滥的消息,我们真傻了。
到了大学那会,用微信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有些人说自己喜欢怀旧,不管什么时候,都喜欢用QQ。对于这些选择而言,并没有什么区别,也别总说人陈旧老套。加好友似乎成了见面常态,加同学,加学长学姐,后来的学弟学妹。加入一些团体,又组建群聊。一下子让自己觉得什么都没干,都丰富了一大圈。不能否认,对于多数事物来说,利弊共存的,认识了好多人,参加了好多活动,这些交往背后带给我们的好坏,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总之,当人人都手握一部智能手机时,好像大家都平等了似的,至少在信息方面而言。每天早上一句‘早安!’都会让人开心,但好奇心又会让人怀疑,是群发呢?还是她单独发给我的呢?不可否认,各种消息总是让人开心又不敢去相信。手指的轻松一点一滑,带去的问候有没有温度也是个人感觉而已。开始尝试使用各种调皮表情包,各种抢眼字体图片,慢慢的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是会轻松发张大笑的表情。这种矛盾隔屏状态下是容易伪装的。多少时候,一些聊天记录,舍不得删去,截屏也要保存。跟亲近的人,看着手机屏,就像是看着对方的眼睛,心情的好坏能舒适发泄出来。只是这点,在多少次卸载了这些聊天软件后又装了回来。毕竟,我们都是喜欢被哄着的孩子。
进入大社会了,消息不是泛滥了,是真能让人恼怒了的。各种工作群,让人受不了。时不时都可以把休息时间变成工作时间,私人问题也要占用群聊,让人把期待消息的心情彻底粉碎,又不能任性的退群。
再仔细想想,以前那些可以聊的来的友友们,好久没联系过了,有时的问候消息,除了几句寒暄之后就再没有了其他话聊。是没话说了,感情淡了,还是我们长大了不再依赖网上聊天表达情感了,还是我们变得要保护自己,不再相信那些隔着屏幕的关心了。不管怎样,不管到哪,不管用什么方式,请记得,有一条消息是真的爱你的,不只是手指一滑的说说而已。
在这个比书信方便快捷的时代,不要让消息腐化随便,更不要让情感无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