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这段话出自《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的作者是沈复,苏州人,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他喜欢读书写字,吟诗作画,但不事科举,平日以做幕僚或经商为生。
这本书中,沈复以自传体散文的形式,记录的都是家长里短,都是他在怀念他和妻子陈芸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虽然都是普通的故事,市井生活,但是由于真情流露,一往情深,感动了无数人。
这本书写了从初见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举案齐眉,从谈诗论画到柴米夫妻,再到夫妻一起流离失所,子女分散,陈芸因病早逝。从诗情画意的美满幸福到颠沛流离的孤苦凄凉,沈复与芸娘的悲剧是否可以给我们后人什么提示呢?
诗意与谋生可以同时经营吗?
作家三毛说过:婚姻如果不能落在穿衣,吃饭,数钱这样的小事上,是不能长久的。
沈复终日与友人吟诗作画,饮酒作乐,即便是经济上做禁见肘,也要典卖家当来享受,这样入不敷出的生活,可想而知,是会让生活陷入绝境的。
俗话说得好“贫贱夫妻百事哀”,再好的爱情,再有相濡以沫的感情生活,没有经济条件作为支撑也很难维持着天长地久的幸福甜蜜。
芸娘在颠沛流离之下,担心家里没粮,为了省钱病也不治了,年仅40岁的芸娘就这样香消玉损了,独留沈复一人在世上肝肠寸断,流离失所。
试想一下,如果沈复有一技之长,有将一技之长变现为赚钱的能力,即便他跟随被公婆赶出家门的芸娘,浪迹天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也不至于沦落到没钱治病,靠变卖物质为生。
所以芸娘的不幸早逝,归根结底是沈复的无能导致的。他若有谋生的本事,就会有钱给芸娘治病,也不用芸娘在病中还为省钱操心劳度。
诗情画意的仪式感生活固然重要,但我想说,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谋生日子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地基,是基础,所以我觉得诗意的生活与谋生的日子完全是可以一起经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