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人生过去习惯在哪件事上抗拒现状?已经抗拒多久了?为什么?
我在孩子的学业问题上一直在抗拒现状,细细想来,这种抗拒在孩子进入初中,进入青春期以后,就一直在持续,特别是到高中以后,孩子一直不在学习状态,沾染了很多坏习气,手机问题也一直僵持。
之所以一直在抗拒,还是因为受科举制度的影响。我本身是老师,当然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走学业这条路,而且根据我的专业判断,他也非常适合走学业这条路。他脑子聪明,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很强,属于那种悟性很高的孩子,所以自然在学业上对他期待很高。我接受不了他有这样的天分却不好好珍惜,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烂的现状,所以内心一直在抗拒。说教、刻意感动、讨好、施压,等等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可是孩子软硬不吃,从初中时的偶有冲突到高中时的叛逆常态化,让我甚至家庭都身心俱疲。
2.从吸引力法则角度总结这种抗拒过去或现在、曾经或正在,带来过或带来着什么负面影响?
我在内心抗拒他不努力学习,他就越发的不努力学习;我抗拒他消费水平太高,心思都用在买买买上,他就越发买买买;我抗拒他玩手机,他就天天机不离手。抗拒的将会僵持,越想要推开,越是推不开,反而带来了反效果,想要的没有来,亲子关系却越发糟糕。
3.为了改善上述状况,曾经做过哪些超出有效半径的努力?(越级跳频的尝试)
可以说,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所做的几乎都是越级跳频。没有接触吸引力法则之前,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行动创造论者。面对这样的现状,我条件反射式的尝试过很多方法,讲道理是家常便饭,讲到现在我一说什么他就反驳什么,让我觉得很受伤,内心里对他又有了一个评价:不可理喻;给他写过信,承认过错误,当时的效果还挺好,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与他痛说革命家史,讲我的学习历程,初中时他还能有所触动,高中时直接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刻意感动,以期让他产生内疚……
进入亲子群以来,虽然语言上的指责和埋怨少了,但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强忍不发,为了改善关系而改善关系,被动地放任,内心充满了对孩子的不信任,对课程的犹疑,真正的能量修炼几乎为零。
总之,无论是行动上的客观条件,还是能量上的主观条件,我都一直跨越有效半径向外抓取,这样的越级跳频,只会让现状很糟,越来越糟。
4.上述的尝试与努力,带来了什么效果?
我一直在聚焦孩子的不好,盯着他种种不如意的地方,一直想要插手他的生活,却不知先活好自己,先修复跟他的关系,在既没有影响他的基础又没有影响他的智慧的客观条件下,一直这样乱乱来,一直在做超出有效半径的越级跳频的事。不管行动上采取了多少方法,因为没有能量基础,不懂得调频,情况越来越糟,孩子对学习一直不上心,对手机倒是亲密有加,亲子关系也很糟糕。
当下唯一能做的:
1.过好当下,活好自己。
把眼睛关上,不开心的事情不去看不去计较;把嘴巴闭上,对孩子不批判不评论;把手伸回来把头转回来,不插手他的学习,回归自己,学会爱自己,让自己感觉好起来,让每个当下都能活得精彩亮丽,开心喜悦。
2.接纳而不抗拒,调频而不跳频。
让自己每天聚焦在感觉好的事情上,加重聚焦在感觉好的事情的动能,把这种新的惯性稳定下来。
3.安守有效半径,修复亲子关系。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先安守有效半径,再慢慢扩大自己的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