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的美食相当有名,全球top 10餐馆中,有两家在秘鲁。如同多样化的地理结构一样,秘鲁的美食也有多种风格,按照地形大致可以划分为沿海、高原、雨林三种不同风格。这三种风格与外来民族饮食习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秘鲁独特的饮食文化。
如果说ceviche是秘鲁西部沿海风味与日本菜的结合,那么炒牛脊肉其实是高原菜系与中餐的混搭。19世纪中叶,中国的饮食文化随着一批批华工一起远渡重洋来到秘鲁,对秘鲁菜的口味产生了重要影响。
炒牛脊肉的味道和中国的炒牛肉差不多,牛脊肉切成条,和洋葱、红椒炒在一起。牛肉的口感比我们平时吃的炒肉要嫩一些,很入味,大概是提前腌制过。这边菜量很大,而且每道菜都配主食,一盘菜几乎就可以吃饱,独自吃饭的人真是为难。
这会儿功夫,陆陆续续有进饭店吃饭的人,当地人吃饭时间稍晚些,早早来的都是旅行者。
我的第一道菜还没吃完,进来一对年轻情侣,一身户外装扮,一看也是旅行者,和我一样长着中国面孔,他们在我旁边的桌子坐下了。
在陌生的地方看到中国人真的很开心,尤其是这几天几乎没怎么开口讲话,很想与人交流。我羞涩地说了声“Hi”,两人热情地回应,于是我们把桌子拼在一起开始聊天。
原来他们是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此次秘鲁之行中,刚刚结束印加古道徒步,住过圣谷悬崖上的胶囊旅馆,还去了彩虹山,全都是我想去的地方!边看他们的照片我一边哇哇地不住赞叹。
我们聊了行程,分享了一些之前旅行的经历。在旅途中遇到的人,一般都有相似的兴趣爱好,总是会聊得很投机。
看到他们点了饮料,我指指自己的保温杯:“我有点头痛,所以随身带着古柯茶喝。”
“我们在西班牙转机的时候买了高反药,很有效,提前12小时吃就可以,送你一板吧。”
“哇……谢谢!”
他们又给我讲了好多古道上徒步的经验,怎样分配行李合适,背多少水……
“晚上露营很冷,你有暖宝贴吗?”
“……没有”
“把咱的暖宝贴给她。”
“哇……谢谢!”
“你有手电吗?晚饭前从帐篷到餐桌的路挺黑的呢。”
“……没有”
“把咱的小手电给她,还有电的那个。”
“哇……谢谢!”
“带感冒药了吗?高原上感冒可不是闹着玩的。”
“……没有”
“带点备用吧……把咱的感冒药给她。”
“哇……谢谢!”
“我们这还有消食的药,吃撑了可以吃!”
“哇……谢谢!”
……
一顿饭结束,我揣着一堆宝贝和满满的经验与新认识的朋友告别。
库斯科的一个著名景点是山坡上的古堡萨克赛瓦曼(Saqsayhuaman),过几天那里要举行太阳节的重要祭祀仪式。之前本打算太阳节时候顺便去看看,想了想,又担心祭祀盛典时候人太多,不能好好逛,于是临时决定下午去爬山看古堡。
按照刚认识的朋友指的路,沿着教堂后面的石子小路一直向上坡走。毕竟是高原,走快了就会感觉有点儿气喘吁吁,不过脚下还是很有力,一大杯古柯茶确实没白喝,又或者是中午的赛维切和炒牛肉的作用,一会功夫就爬到了山顶。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天气很好,游客不多。
古堡乍看没有什么稀罕,只是巨石堆成的围墙和房屋的废墟。可是这又高又险的地方,人走上来都有些吃力,高原人民如何在几百年前将上万块百吨重的巨石运上山顶,堆砌起来?也许像金字塔一样,这是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迷。
每到一个城市,我总是喜欢登高俯瞰,萨克赛瓦曼就是看库斯科城全景绝好的制高点。山顶干烈的风吹着脸颊和头发,脚下的整座城市被群山环绕,密密麻麻有数不清的住宅,对比身边六百多年前的废墟,恍惚有种穿越感。
从古堡下来后,爬到旁边一座山顶,这里有尊白色的耶稣基督塑像,像里约的基督一样张开双臂。秘鲁曾几百年被天主教国家西班牙殖民统治,如今本国人多数也信奉天主教。
我正在大口喘气,旁边坐在地下的小哥用英文问我,“你还好吗?”
“还好,谢谢,只是有点累。”
他看起来很年轻,一身嬉皮打扮,编着脏辫(注:一种绑在一起的非洲发型),衣服领口和袖口露出花纹身。
“她情况可不太好。”他指指她身旁抱着双腿坐着的金发女孩,女孩边笑边说:“我快死了,这个海拔几乎可以杀死我了。”她呼吸有点困难,说得上气不接下气。
“你来自哪里?”小哥问。
“中国。”
“我从墨西哥来,在这住了一个月了。我喜欢这里,喜欢跟不同国家的旅行者聊天。”他又指指女孩,“她从美国来,我们刚认识,她还不太习惯这里的海拔。”
“你是来旅行的吗?”我问。
“是啊。”
“那你要在这里住多久,之后去哪里呢?”
“不知道,也许等我想到下一个要去的地方再走。”
“你为什么喜欢这里呢?”
“我把这边所有的徒步路线都走了一遍,高原上的感觉很奇妙,它可能会杀死你,但你却会爱上它。我想我还没有对这里厌倦。”
聊了一小会儿,我们相互祝对方好运,就分别了。我又逛了旁边山上另外一个景点,看看手机计步器,这一整天不知不觉走了有近十五公里。
太阳已经渐渐往西沉,天色暗了下来,该去旅社的办公室参加明天徒步的说明会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