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每隔一段时间,网上便会有帖子谴责小学生作业量多,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作业也要做到晚上九点、十点乃至更晚。此时便有声音在叫唤,看看人家外国的孩子,不用做作业的,哪里像我们?小孩子嘛,就应该多玩。
上述声音,我们且不去评价对错与否。让我们先来看看与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个能力:记忆。
在心理学的角度,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人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能主动地进行编码,使其成为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例如,学生阅读、做习题等都包含了编码的过程。因此,学生课后做作业,其实是在进行信息的主动编码。或者又有人会说:那课上课上认真听了,就记住啦。
不着急,我们继续往下看。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学过的知识,如果长久不用就会遗忘,但是重新接触后,很快又会有感觉了。这是什么原理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过程。在他的研究中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例如,在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就达到了41%,而31天之后遗忘仅发达到78.9%。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还受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和识记者的态度影响。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的遗忘得慢,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艾宾浩斯所说的“过度学习”,不是毫无限度的“超度学习”。一般认为在一定范围内,过度学习是必须的,超过了一定限度,就是很不经济的,因为过度学习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150%为佳,其效应也最大。
根据以上的心理理论,作业这件事你想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