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中的的“小组合作”这个组织方式,以我自己为例,时间可以追溯2009年,十多年前,执教初中语文学科,就反复琢磨着以一种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来有效应用的语文教学,既能充分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每位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同时,在相关语文教学特别是一些较为琐碎的事务,能够授权于学习参与,适时让教师抽身能精准把控课堂等问题,基于此,我苦苦追寻摸索。
一次偶然的机会的,得益于相关杂志还是报刊的类似于教学评价方式的借鉴,我看到了一丝生机。
如班上50人为例,分成十个组,每组5人。每组委任一名有上进心的小组长,采取小组pk的方式,每周进行小结,评选先进小组和个人,以及落后小组和个人,换言之,奖优罚懒,以此机制督促所有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来,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
这么多年的坚持尝试,还是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于诸君分享:
一是践行了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理念,以小组为例,因为小组长的委任,他具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学习委员会制定的学习制度,严格监督小组成员的作业,同时因为是小组是实施后一组监督迁移小组的形式,等于是小组长一方面要监督好小组内成员的作业完成,同时又要检查对应小组内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等于是赋予小组长“一岗双责”的重担。
二是因为是语文科目,一学期下来,背诵任务比较重,每位学生预计要背诵十几篇的古诗文,背诵什么?怎么背?到哪里背?恰好以小组的形式就能精准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即使有语文在场,全班所有学生到老师背诵很显然时间是不够的。每人每周根据制度有两次背诵的机会,错过或没背好,只能是轮到下周来背诵。等于是间接给学生施加一些学习上的小目标。
未完待续,明天再补充完整。
6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