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乱乱的读书杂记(壹)

  第一次发言,我便写个关于读书的零零乱乱的杂记或者称之为小记。

  其实每每阅读,我总会不觉想到,我阅读究竟为什么?

  是为了让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为了优化自己日常词汇和谈吐(说白就是嘚瑟)?还是为了考试写作文时有话可说,下笔成趣?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都是有目的的吧。所谓“为自己而读书”,我也真不明白这个“自己”究竟指的是什么。

  现如今,各种视频、说说、朋友圈中的文案充斥着佳句的世界。我认为这很好,这可以让大家在娱乐的时候就丰富词藻。印象深刻的话可以点缀在作文中,运用于生活里。两全其美,何乐不为?真是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批评用名言佳句做文案的行为,说“浮躁”说“没有意义”???

  我真是惊了!??

  不是所有与新时代新方式连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都是不应当和有弊端的好吗。说这种不经思考的话,要么就是随波逐流随歪了,要么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和自己为是了。

     

  今日一最,便是阅读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有感。

  我最有感悟的当是《谈友谊》和《晒书记》这两篇(名字有些记不清,大概就是这样)。

  第一篇有这样一段话“‘假如一个人独自升天,看见宇宙的大观,群星的美丽,他并不能感到快乐,他必要找到一个人向他诉说他所见的奇景,他才能快乐。’”(原文这句话加了双引号,应该也是引用的。)

  我觉得这说的很对,倘若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了,你所读的书哪怕再多,你真的就觉得丰富自己了?可能会是,但更多是觉得孤独吧。没有了和他人诉说讨论的快乐,圣人口中地位比肩天地的书籍仿佛也黯淡无光。这时候还谈得上快乐?或者所谓的“浮躁不浮躁”和“意义”问题?我相信饱读诗书的人也是喜欢和朋友分享自己读书中的感受和看见的好句的。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所说第二篇中引用的一段,“世说新语:‘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曰:“我晒书。”’”(这里我度娘了一下,单引号中的引号还是用双引号,也就是这两个引号反复重复使用。)梁实秋先生在下文也提到他自己的想法“郝先生的意思只是要向侪辈夸示他的肚里全是书。”

  这说法十分简单粗暴了吧。读书人也是有夸耀的,即使饱读诗书,境界高出太空高出宇宙,也是个人啊。凡世中的夸耀嘚瑟和与人分享的美妙快乐感受,也是蠢蠢欲动,逃不开的。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不同于同时代的鲁迅先生的一点晦涩难懂,他的文章比较诙谐幽默。当时我们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阅读他写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整个班包括我们语文老师自己都是笑个不停。我也因此才买了他的散文集。

  老师还说梁实秋和鲁迅这两位先生互相看彼此的文章不顺眼。这个目前我没有去考究和搜索。

  但是梁先生的《病》中开头一段便是“鲁迅曾幻想到吐半口血扶两个丫鬟到阶前看秋海棠,以为那是雅事。其实天下雅事尽多,唯有生病不能算雅。没有福分扶丫鬟看秋海棠的人,当然觉得那是可羡的,但是加上‘吐半口血’这样一个条件,那可羡的情形也就不怎样可羡,似乎还不如独自一个硬硬朗朗到菜圃看一畦萝卜白菜。”

  这表现得……好像是有些冤家的意味。生病雅不雅咱们不知道,但是我觉得他们如果真的这样暗戳戳互怼的话,其实还有些可爱???

  惭愧惭愧,这本书从购买到现在也有个三四个月了,到现在都没看完。我写这篇阅读类杂记也算是变相监督自己读完这本书。

  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买来看看,入股不亏的相信我。

  后续阅读感悟我可能还会更,但是不会全部都是这样的书籍内容,还会有许多生活方面的内容,尽情期待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还记得传播模块开课的时候,听到开课就怂了,迟迟没有开。一是觉得自己没有可讲的,二是真怂,三是怕没有人来听课。 其实...
    田小娜Arvin阅读 79评论 0 1
  • 我只能迂回地写一些让你可以喜欢的文字文字有苦它不能说它将躺在另一位作者的书里尽情说着苏盛蔚的故事我也只能把故事虚构...
    盛蔚阅读 386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