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时尽心尽力,那只蚕也不会过早的死去,它一定会飞出窗口,去看外面的世界。”
我时而会想起那只蚕,心里免不了会生出这样的愧疚。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的我上小学,那时的家乡还没步入90年代的经济发展大浪潮,那时候回家的路上要路过田野、田地,我每天踏着小路,跨过沟壑上学、放学。
我的记忆里总是春夏两季的情景要多些,大概这两个季节很美吧。
春天的时候,小路旁边的树枝生出嫩叶,随风摆动。
夏天的时候,女生漂亮的裙子在绿叶红花间飘动,还有大家都在吃的樱桃……
印象最深的就是吃樱桃和养蚕,每到夏天,在农村的同学都会把家里种的樱桃拿到学校给大家吃,而春夏之交的季节里整个学校会掀起养蚕的热潮。那个时候,农村的同学会把蚕宝宝带到学校里来,给好朋友分,那些蚕宝宝无非就是粘在纸上一个个黑乎乎的小点,看起来不足为奇,丝毫不像有生命的东西。
我记得每年那个时候我都会拿些蚕宝宝回家养,连着几年都是那样。
那些蚕宝宝被我放在一个盒子里,等待它们从黑色的壳里钻出来,忘记了会等几天,反正后来那黑色的壳真的破了,一条很小很小的蚕从里面钻出来。小蚕蠕动着,不会跑远,就在盒子里,一天天的长大。同学送蚕宝宝的时候就附赠了桑叶,我把叶子垫在它们的下面,所以小蚕一出生就在桑叶上了,这是它们的食物,只要桑叶足够,就不用担心它们会饿肚子。
因为桑叶不好找,所以都是同学给的,有次蚕吃完了桑叶,而那个时候正是午休,还要等两个多小时才会上学,我怕小蚕等不及,于是央求爸爸带我去找桑叶。结果整个中午,我俩走了很远也没找到桑树,只好无功而近,只能眼睁睁看着小蚕饿肚子。
几个星期后,蚕长大了就该吐丝筑茧了。但是蚕不会凭空筑个茧,必须要给它提供环境,就是要让茧有筑成的支点,就像鸟通常会在树枝间或墙角处筑鸟巢。我记得有次没有为蚕搭建好支撑面,蚕在墙壁上吐了很久的丝都没筑起茧来,最后蚕精疲力尽死去了。
当时的我虽然觉得有点小可惜,但也觉得无所谓,毕竟养蚕于我而言只是玩。很久以后我才明白那条蚕由于我的大意过早的死去,没有筑茧,没有羽化成蛹,它很不幸。本来这些昆虫的寿命就很短,也就几十天而已,但却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命历程。想想小蚕最终会成为飞蛾,飞上天,它虽没有蝴蝶美丽,但却拥有一样的自由。而我却没能力让那只蚕获得自由,就那样戛然而止,心里有点愧疚。尤其想到它辛苦的吐丝却无法将其筑成一个茧时,真的觉得它好可怜。
多年后,小镇的房子越修越多,上学放学的路也变成了马路,没有了两旁的绿树,我们对吃樱桃没有了兴趣,养蚕也不再流行,我们的兴趣有转向了别处。
多年后,我时而会想起养蚕,想起同学们互相观察蚕宝宝的情景,想起那个找桑叶找了很久都没找到的中午,还有那只早逝的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