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你经常刷知乎,刷简书,可为啥还是没有什么进步?
作者:大飞随笔
互联网使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我们每天都会刷朋友圈,刷微博,我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了,可我们好像并没有变更加聪明。最近读了信息简史这本书刚好讲到这些,我给大家理一理。
01什么样的信息才有用?
心理·想努力却又努力不起来,怎么办
作者:韩大爷的杂货铺
我每天都能收到好多读者朋友发来的私信,这话以前提起的时候,我挺自豪的,因为这代表着我受欢迎啊,爽。
后来我越来越不敢轻易说了,因为越说,发私信问问题的读者就越多,一方面回不过来,另一方面,遭遇一些“无解”的问题,答不上来显得我多low啊……
读书·2012年对我写作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作者:在下行之
文学是们艺术类型的一种。对于艺术这个概念,高晓松曾说:艺术是艺加术的合成体,艺即技艺,是指从事艺术所必须的那些专业技能训练。而术是指超越技巧的文化、心灵、思想和感悟。
术直接决定了文学作品的高度,深度,是否能成为经典。
综艺咖·《见字如面》和《朗读者》的火热,正是文字阅读的悲哀
作者:甘球
2016年春节前后,似乎所有人都开始讨论文化类综艺节目。刷爆屏幕的《见字如面》,捧红武亦姝的《中国诗词大会》,以及让董卿迎来事业第二春的《朗读者》。这三档在豆瓣上评分都高于8.5的综艺节目,被人们称之为“清流”,甚至被给予复兴文学热潮的重担。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十年前易中天、于丹等人在《百家讲坛》主讲时,国内短暂掀起的一股国学和历史学热。有关诸子百家的解读和历史书籍一时之间甚嚣尘上,古老的典故和先哲的名言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工具癖·[下班后怎么挣钱]把公众号文章变成个人能力的4个步骤
作者:彭小六
每天我们都会看到很不错的公众文章,听到很不错的言论,如何把这些重点提取出来,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呢?
今天小六就拿一篇文章来举例,重现一下我是如何把一篇文章变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这个方法适用于你读一本书,也适合你听一场微课,接受一场培训。
连载小说·惟有兰花香正好(一)
作者:唐妈
题记:什么才是好的爱情?终其一生,到底要和谁在一起?
1.
“我们越来越理智,越来越包容、默契,也越来越欠缺在一起的热情了。”
手机屏幕长时间没有触碰,自动锁了屏,没有开灯的屋子里漆黑一片,我望着窗外的黑暗,心想:原来夜晚真正的黑暗不在窗外,而在心里。
谈写作·一鸣的《小说写作课程》|我能给你的不仅仅是小说创作
作者:一鸣
如果说起简书上你熟悉的作者,一鸣一定是其中之一。
身为千万简书作者之一,他的身份却不止有写作者,他是简书签约作者,是简书专题主编,也协助简书出版审读作品。他出版过一部青春小说《晴时有风》、电子书《人在风里》;长篇幻想小说《西游前战》也已签约;中篇小说《触不到的女神》长时霸占简书热门文章;在简书的各类征文比赛中屡屡获奖。
漫画·手绘·给三十一岁的自己|青春过的悄无声息&&听许巍的歌
作者:張震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