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 @境界
以科学观点划分的修身养性的五个层级
-
第一层是「无明」。
- 这是最贴近一般哺乳动物的一层。这一层的人对自身情绪没有任何认知,遇事总“上头”,来情绪了不管不顾啥都干。无明可以是善意的,有一腔热血,甚至这个人还精通某项专业技能,但是情绪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他们总是被情绪绑架而不自知,是情绪的奴隶。他们不在乎自己的情绪给别人带来什么麻烦,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为情绪是个问题。
- 无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反射反应,也就是遇到相应的刺激立即就反应,如同打开开关。蒙洛迪诺描写一位女士,只要是她在专注工作的时候她丈夫进她办公室,她马上就发火。过程中没有任何思考和停顿,就好像预装了程序一样一点就炸,这就是反射。从纳粹集中营幸存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Frankl)对此肯定有话可说,他有一个著名的告诫就是「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我们还有选择如何回应的自由与能力」 —— 但是无明没有那个自由和能力。
- 正是因为世界上有太多这样的人,才让过去很多智者相信情绪本质上就是不好的。
-
第二层是「无助」。
- 无助者上头的时候知道自己正在被情绪困扰,甚至知道自己可能有长期的情绪问题,但是他们没办法。如果因为自己情绪冲动而做错了什么事,他们会非常后悔和自责。他们希望有更好的情绪,而且可能会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但是常常不成功。
- 很多人不能理解无助者,说你为什么不振作一点?为什么不多往好处想?我数一二三你马上支棱起来!其实哪有那么容易。你要知道大脑是一台硬件,情绪出问题往往是硬件层面的损伤。可能这个人从小在不幸的环境中长大,可能他刚刚经历了强烈的惊吓和创伤,可能他的基因就有问题。你不能要求一个长期焦虑的人马上变乐观,正如你不能要求一个残疾人去打拳击。
- 人说只有好人才会得抑郁症……这个印象其实是说无助的层次高于无明。
-
第三层是「积极」。
- 这一层的人能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遇到事情会主动“想开点”,比如失恋了找人喝一杯、倾诉一番。他们拥有乐观阳光的形象,充满正能量。如果还有性格外向的加分项,那就不管是活泼少女、社会大哥还是居委会大妈,都魅力无穷。
- 但是他们没有经历过大事。就像秦舞阳在自家街头好勇斗狠,到了秦王面前就抖如筛糠,积极者的正能量是个精神鸦片。他们调节情绪的小技巧,比如转移注意力、想象美好的场景、设定容易完成的短目标自我鼓励,在真正的考验面前不值一提。他们一旦担当重任就会发现自己的幼稚。这位大爷为什么一天到晚都乐呵呵的?因为他退休了。他们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庇护之下的小确幸而已。
- 如果你认为炒股是个很好玩的事儿,你一定没调动过大钱。
-
第四层是「敏锐」。
- 办大事不是胆大就行。胆大的人也许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迟钝 —— 有个说法好像叫“钝感力” —— 的人也许能做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可是要做到“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就不容易了。如果你的每个决定都左右重大利益变化、甚至他人的生死,如果你随时面对不公平的指责和无端的赞赏,如果各种信息流在像潮水和利箭一样冲击着你的情绪,你怎么才能保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 这就是为什么做大事的人必须修身养性。现代科学认识跟古人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认识到那些情绪并不是坏事。情绪是大脑做复杂计算的工具。如果你对某个数据感到害怕,你需要好好体会那个害怕感,那是大脑在提醒你考虑这个因素。你要做的不是屏蔽情绪,而是统领这些情绪。一个股票交易员刚刚损失了几百万,而他必须立即恢复正常状态迎接下一场交易,那么他平时就必须练习使用像重新评估、斯多葛哲学这样的调节情绪的高级方法。调节情绪的前提是识别情绪,而科学家对此有很多话可说,你需要学习关于情绪的知识。
- 高手会把自身当做一个系统,随时监测一丝一毫的情绪变化,动态调整到最佳的状态。
-
第五层是「大师」。
- 大师不但能应对情绪,更能调动甚至制造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他们不但知道每个情绪会如何起作用,而且知道这些情绪为什么会产生。他们甚至会设计一些场景和行为,去批量影响别人的情绪,乃至于行为。
- 当我们感到暖和的时候我们更愿意做出稳妥的选择,当我们感到寒冷的时候会倾向于赌一把。低血糖可能会增加人的攻击性,而难闻的气味容易调动敌意。如果你想让一群人乐意为集体奉献,最好的办法不是给他们上道德课,而是用壮丽的景色之类的东西让他们产生敬畏的情绪……而所有这一切的背后还有个最高级的认知,那就是制造情绪不是工程学而是艺术,因为情绪是人脑主观构建出来的东西。
- 但真正的大师不会用这些知识摆弄人,相反,他会对人充满同情。蒙洛迪诺在书中讲了个典故说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在虐待一只狗,你不仅应该可怜那只狗,而且应该可怜那个人。是什么样的不幸经历,把这个人变成如此模样的?
- 这就是同情之理解。那些被自己的情绪绑架的人不是坏人,而是弱者,他们需要成长。而我们需要知识。
摘自“万维钢-精英日课5:现代人应该如何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