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很长,先来个目录,方便各取所需 ~
一、瑞思简介
瑞思学科英语 RISE School (Riverdeep Immersion Subject English)
英语学习机构,中国学科英语首创品牌。2007年成立,依托霍顿·米夫林·哈考特(HMHG)教育集团(全球最大K12教育集团)历时7年开发的多媒体课程资源,为3-18岁中国孩子提供美国7个年级(prek-S5)全英文完整学科体系教育。
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其 “美国小学”、“美国幼儿园”课堂教学方式、“浸入式学科英语”教育理念,“未来领导力”培养体系倍受孩子和家长青睐,在全国80余个城市建立了200多家教学中心,在读学员10万余名。2017年10月瑞思在美国上市。
我所在的公司是福州瑞思学校,属于瑞思的加盟分支机构。当时有三个校区,我在主校区任学术部老师,涉及Prek,K,Prerise三个年级,对S1-3有些了解。工作内容为:全英文教学,教研,与家长沟通,组织班级活动,协助市场推广招生。
二、教学理念
浸入式(Immersion)
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儿童在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生,不但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而且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学科课程。也就是说,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浸入式教学使传统的、孤立的外语教学向外语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补充:浸入式教学法最早源于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早在40多年前,当地就开展试验,从幼儿园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学生坚持用母语外的第二语言学习学科知识,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后来被多个国家借鉴。
香港,新加坡,印度等双官方语言的地区和国家,同样是通过“浸入式‘学科英语’”这种教学模式获得了工作英语能力。
目前国内的“浸入式学科英语”教学法是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索式教学,利用高科技互动白板辅助教学,创造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以达到培养孩子“第二母语”思维的目的。
【我的思考】
浸入式外语教学法无疑是非常有效的,无论是加拿大多年的法语浸入式实验,还是香港印度等双官方语言的地区,都证明了这一点。此外,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建立第二语言符号系统,而且还要在两种语言符号系统之间进行频繁而迅速的语言转换,浸入式学生的思维敏捷性、理解力和判断力都明显优于单语儿童。
但前提是,他们”浸入“的时间是充足的,从小在学校就开始第二语言授课,充分浸泡在外语环境中,建立外语思维方式。而瑞思作为课外英语培训,每个孩子一周两次课,每次2小时,浸入的时间明显不足,课上建立的英语感,课下在家又忘了,除非个别家长英语好并有意识去巩固,不然效果是很微小的。相比传统英汉互译式的英语教学,瑞思这点算是特色吧,只是家长不要太大期望,而且有条件的最好在家也适当营造外语氛围。不仅瑞思如此,上外教课也差不多,很多外教会说英语不一定会教英语,除非让孩子上全英语的国际幼儿园,国际学校,不然家长的努力才是决定孩子学习效果的关键。(文末彩蛋?!)
学科英语(Subject English)
用英语来学习语文,数学,科学等科目,而不是仅仅学习简单的日常口语对话。通过学科英语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将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能力,达到将来真正能够使用英文进行工作的水平。
补充:联想到学母语的过程,我们知道孩子从上学开始,学习的就不仅仅是语文一门课程,还要学习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过程,他们已经在运用语文课上所学的汉语,去理解和获取更多的知识。可以说,语言组织及运用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言与学科之间相辅相成,才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其实,英语学习也应如此。语言本身并没有绝对竞争力,主要看使用者能否灵活的运用。
未来领导力(Leadership Training Plan)
传统教育真正缺失的是能力培养。在美国,能力培养贯穿在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学习成长过程中,瑞思学科英语在中国首次把“未来领导力”单独提出——项目管理能力+ 演讲演示能力 +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各个阶段学习过程始终。
【我的思考】
未来领导力其实是很宽泛的概念,瑞思将其分为项目管理、演讲演示、团队合作三个方面,而每一方面结合不同阶段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细化,比如项目管理对于学前儿童就是时间管理(有时间观念),物品管理(自己的物品分类归位,公用物品轮流使用),而对更高年级孩子可能是项目式学习解决生活问题。
对于孩子一些抽象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比如领导力,合作力,创造力等,应该是建立在孩子阶段性心理发展规律基础上,分阶段细化,形成体系,循序渐进培养。关键点一是引导者(家长或教师),二是有意识融进生活(认识其重要性,并在课堂和生活中渗透)
三、课程体系
以下是对瑞思官网上各阶段的课程解读进行整理,所有课件截图来自官网。
Rise Start 幼儿园课程,包含prek、k、prerise三个阶段。
Prek阶段
教学内容:主题式教学,12个主题,涵盖语言,数学,科学,目的是让孩子获得感性生活经验,激发语言觉醒,为后续阶段分科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游戏化教学中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
教学形式:课件互动,故事,游戏,歌曲,教具,区角活动
区角活动:在教室设置4个活动区域,同样的学习内容在不同区角里是不一样的活动形式,孩子可以自主选择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形式,来达成学习目标,体现运用孩子优势智能进行英语学习的理念。
教学评价:档案袋评价法——将孩子作品,阶段性考评量表,学习过程记录等按时间顺序收录在档案袋中。客观生动体现孩子学习状况,方便老师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家长也可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促进家校配合。
K阶段
教学内容:
英语:语音专项训练,听音对比,了解字母发音规律(phonics)
韵律诗,建立阅读兴趣
拼读技巧学习,看词能读,听音能写(CVC和CVCe)
拼读简单文章,建立成就感,形成阅读习惯
运用各种游戏,学习sight words
补充:Sight Words是不符合拼读规律的儿童阅读初阶常用字,是由美国学者E.W. Dolch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针对儿童读物作了分析、统计后,所汇整出最常使用 的220个字,分成五个levels,所以又被称为Dolch Sight Words,对初阶阅读学习者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数学:数字与实物对应,掌握数与量的关系,应用到不同场景中。
教学形式:与课件互动,故事化,游戏化,个体、小组及集体互动
教学评价:LMS测试,课后作业
Prerise阶段
教学内容:在进一步感知知识基础上,更多把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英语:
学习字母组合发音,不再指读,借助词群提升阅读流利度;
互动式阅读,四类问题(picture, story, life, beyond story)引导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
借助词库填写一个有意义的句子,选词填句激发写作意识和兴趣。
数学:理解数学概念,编写数学小故事。
科学:观察真实科学视频和图片,培养自然观察力。
教学形式:课件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师生、生生互动输出,小老师,课外视频图片补充,动手创作
教学评价:LMS测试,课外作业,课堂展示
Rise On 小学课程,包含S1-S5阶段。
S1阶段
教学内容:
多学科阅读模块,通过阅读获取多学科知识
语文阅读
流利阅读,在篇章中理解基础信息,回答文章相关的事实性问题;
阅读后,选词填句基础上,用完整且规范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封面插图预测故事情节,产生探索好奇心,然后用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基础信息,阅读后用表格进行信息归类。
数学阅读 发现数学元素,并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并进行运算,解决数学问题。
科学阅读 初步体验科学研究五步走(科学观察-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继续探索),培养科学思维。
S2阶段
阅读:老师利用思维工具如表格,韦恩图,时间轴等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
课堂提问从集中在基础信息类问题如who,when, where,过渡到why, how问题,要求学生把整篇文章信息串联,分析信息间的逻辑;
经过思考开始有条理地表达,内容更加丰富,英语思维进一步加强;
在阅读中习得词法语法,通过俏皮动画等唱出副词概念,掌握副词用法,注重读写结合,规范整句搭段落。
数学:
运用英文数学语言,阐述运算思路,用思维外化过程阐述思维方向和方式是否正确,掌握正确思考方法,养成学科思维。
社会科学:
感受多元文化,拓宽思维,了解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用包容心态面对不同国家文化和差异。
S3阶段
阅读:
MQ和GQ教学方法梳理文章脉络,对复杂问题分步骤思考;
精读和泛读结合,正确理解文章内容,高效解决阅读问题;
完成一种文体阅读之后,能够写出本单元文体要素要求的段落,做到多文体写段落。
数学:系统梳理数学思维过程,即数学问题解决4步走
科学:
依据六大科学思维 “观察、测量、分类、推理、预测、交流”,从不同角度探索现象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通过做项目形式分组讨论学习,建立人际联系,形成学生关系网。
S4阶段
阅读:
明确根据文体使用阅读工具,自主分析和阅读,如用timeline分析传记和自传,用signal words来定位信息;
明确识别文体,判断自己要写的文章结构框架和段落之间的关系,做到识文体,写文章。
数学:用正确方法检验题目,建立数学反证思维,自主进行问题分析、解决和验证,并运用于实践;
科学:
通过PBL课程(project-based learning),串联子项目,协作完成大项目,使学生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大大提升。
子项目以线性方式排列,学生每完成一个就进行一次小的回收和展示,进入下一个子项目,直至完成大项目。
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需要互帮互助,一同协作,最终以小组形式呈现项目探索结果。
S5阶段
语文:将知识点融会贯通,让孩子通过整合运用再创造。例如S2,S3了解阅读策略timeline是什么,S4用阅读策略阅读不同文体,S5将同一阅读策略运用于写作,提升思维创造力。
数学:学会建立模糊数字关系,提升分析应用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得结论,做决策。
开始接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场景的分析。
PBL课程:教孩子按照目标系统和统筹原则,动态调整资源,一步步推进项目,最终学会运用动态统筹力分析全局的LTP能力。
以上可见,瑞思学科课程确实成体系,分阶段,螺旋式上升,培养孩子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不过,科学课程感觉不够体系化。)智能课件系统、游戏化教学是其特色和优势,而师资和管理问题使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里不方便细讲,大家可以知乎了解。
Rise Up 中学课程,包含level 1、level2 两阶段。
按照美国国家课程标准体系(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编写,符合美国核心课程标准(CCSS), 是瑞思学科英语现有课程体系的有机延伸,以在线课程为主体,配有美国中学教师线上一对一辅导,设有班主任督学机制, 并开展美式校园营、PBL等一系列活动,向中国中学阶段学生提供美式初中课程。
中学课程学员数量较少,一是按瑞思体系,从prek到rise up阶段需要学习8年,虽然瑞思2007年至今已成立10年,但很多加盟校和直营校区成立较晚,rise up阶段课程还未招生和配置师资;二是很多中学生开始面临应试和升学压力,时间紧张,而且偏向选择应试补习类培训机构。
四、个人成长和思考
关于教育: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准备还是过好当下生活?
刚到瑞思那会,“浸入式、学科英语、未来领导力”,这些时髦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受震撼,学英语就应该是这样的!活泼欢乐的全英文课堂也让我深深佩服,教育就应该是这样的,老师充满爱和责任的样子,孩子是孩子的样子!
可慢慢地,我发现了问题。当孩子告诉我,他们在公立学校有很多作业,还要参加钢琴,书法,美术等培训,课堂上活跃快乐的他们,课后又要面对忙碌的学习生活。当家长告诉我,在家没时间陪孩子学习和阅读,来瑞思就是把孩子交到你们手上,你要保证ta学会英语。当校长每周例会告诉我们,还有多少学员目标要完成,哪个年级哪个班续费工作没做好。当老老师告诉我,教学目标完不成,每天上课跟打仗似的,电话辅导没完成,还要准备家长会公开课,一堆事儿。美好的教育理念,强大的课程体系,没有适合的土壤如何开花结果?
我发现,教育当事人都处于一种焦虑忙碌的状态。孩子忙着上课,家长忙着赚钱,校长忙着扩张,教师忙着赶进度。所有人四处奔忙,可是否想过孩子受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父母经常想,孩子活得健康快乐就好,而具体到每天行动上,却止不住攀比和焦虑,偏离教育的初心。
有人说,教育就是让孩子掌握各方面技能,以应对未来的世界,至于他是否有个快乐的童年,没那么重要。有人说,教育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过好当下的生活,至于未来怎样,看他的造化。你怎么看?
我想,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两者结合。既要关注孩子精神世界、情感态度、审美情趣和人格品行的发展,使ta在生存发展中内心世界有所依托即“心有所属”,又要关注孩子从事实际活动,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智能和技能的发展,让ta具有行事做事的智能即“身有所为”。心有所属,身有所为,身体和心灵合一,孩子活得健康快乐,又对未来世界无所畏惧。
那么如何实现这样的理想教育呢? 我想最普适的原则是: 尽己所能,问心无愧。在“心有所属,身有所为”的目标前提下,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挑好学校,选好老师,甚至自己办创新学校,没条件的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陪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案例,比如李一诺因为找不到供孩子上学的理想学校而自己创办一土,郝景芳设立童行计划,开发科学及阅读课程,探索创新教育,可汗学院开发并免费提供各类学科课程的教学视频,马小平倡导人文教育,病危之际仍编写人文素养读本,期望改变年轻人人文素质缺乏的现象,等等。当下中国的学校及家庭教育更多关注孩子未来能否身有所为,甚至舍弃了对孩子心有所属的追求。而如果“心有所属”和“身有所为”实在不能兼顾,我想“心有所属”的孩子会走得更远。
关于教学:玩中学,做中学,自律才能自由
在瑞思工作期间,学到的一些教学观念和方法,梳理如下:
1.多元智能理论及运用。
教育家加德纳研究指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8大智能,即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智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教学中就要求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 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智力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另外,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智力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 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在瑞思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上文提到的prek区角活动和档案袋评价法。
2.有规则的鼓励式教育。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指出,对行为后果的强化刺激会影响后续的行为。如果孩子做对事受到表扬,往后他会倾向于表现这一行为,变得自信,而如果做错事受到责备和惩罚,他会抑制这种行为,变得自卑。
中国传统教育一直很强调批评,家长习惯认为孩子做对了是应该的,做错了就应该批评,认为孩子经常表扬会骄傲。但从心理学角度讲,任何人,尤其是孩子,都喜欢奖励,积极的鼓励,不喜欢抑制和消极的刺激。如果希望孩子表现更好,采用消极刺激的方法去表达,孩子接受的就是一种负面的抑制的信号,他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是白费,产生消极应对的情绪。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鼓励表扬孩子的正确行为,当然鼓励和表扬也有技巧。1)表扬要适度。避免产生依赖,不表扬就不做。每次鼓励之后,提出稍微更高一点儿的要求,这样,积极的鼓励才会持续产生作用。不要在同一时间段内强化太多,孩子记不住,效果也不好。2) 小事也表扬。父母看似简单的事,对孩子来说已很不容易,比如ta手舞足蹈帮着父母收拾房间,虽然可能添乱,但只要做了,就不要吝惜表扬。3) 表扬要及时。孩子做了好事,要马上表扬,滞后的话,孩子会弄不清为什么受到表扬,对这个表扬没什么印象,更别提强化好的行为。4) 表扬要具体。表扬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找准今后努力方向,明白将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5) 重结果也重过程。有时孩子可能好心办坏事,只要孩子动机是对的,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对于孩子错误的行为,则宽容对待。在尊重孩子犯错误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做出的任何回答老师都不会简单地说“对”或者“不对”,而是从孩子给出的答案中找出其合理和不合理的部分,对合理的部分进行鼓励,不合理的部分加以引导,而不像“对错式”教育,一句“答错了”就把学生给顶回去。
当然,宽容不意味着纵容,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瑞思,课程开始之前,孩子们要按照教室橱柜贴的相应标签,有条理的放置各种物品,如水杯、书包、练习本等;课堂练习时,孩子们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任务,遵守游戏规则,任务难度逐步增加,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求知欲;课堂活动结束后,要把学习工具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4.情商培养。
情商是把握自己的情绪,感受并有效反馈他人情绪变化的能力。情商高的人往往外向而快乐,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社会交往能力强。教育孩子通常分两种方法,一是由外而内,鼓励赞赏孩子,孩子从大人的积极外在反馈,强化自我认知,同时也模仿学会赞赏他人。二是由内而外,引导孩子如何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孩子情绪失控时,鼓励ta用语言描述自己生气的感受,认同ta的情绪感受,等情绪平稳后理性对待困难。培养孩子自我表达、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能力,进行自我强化。
5.游戏化探索式合作学习。
首先,课件的设计生动有趣,将英语学习渗透于一个个游戏化场景,让孩子们兴致盎然。
如下图,学习不同的形容词,孩子通过点击左侧不同词汇,右边呈现出对应形象,丰富生动的图像让他们即时将词和图联系起来,主动在头脑中建构知识。这一过程既主动又有趣,孩子并不觉得是在学习,相反,他们觉得在玩在探索。
再比如数学课件,将数字的学习和运算融合于故事场景中,讲述乌龟孵化先后下水游泳,通过前后水中乌龟的数量增加进行加法运算,并用英语描述这一过程。
其次,课堂教学中,老师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各类白板工具(spot light, timer) ,多种分组形式(pair work, group/team work, table work),各种游戏(guessing game, go go stop, high voice vs low voice, vote with feet, etc.) ,多样的奖励机制等,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氛围中发现掌握知识。
另外,根据教学设计经常变换的桌椅排列,让孩子有机会跟班上每一个同学相邻而坐,成为组员,互助合作完成课堂活动。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教育体系是以感官为基,以思考为过程,以自由为目的。“ 我想,好的课程和教学大抵如此。
关于学英语:浸入式?习得VS学得
1.浸入式。
文章刚开始有提到,瑞思主张浸入式外语学习法,给孩子提供全英文的环境。对比非浸入式,这种方法确实有利于口语练习和提高,但想达到流利工作英语水平,一是浸入时间要充足,二是学习者有主动开口说的意愿。通常,我们会发现很多在国外待过的学生,英语很流利,所以普遍认为学英语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最好去国外待一段时间,但同时也注意到,有的人即使待国外很多年,如果不主动英语交流,而是长期混在华人圈子,那英语还是没法达到流利水平。而有人在国内长期练习对话,也能说得很溜。所以,对于语言学习,浸入的长度和深度同样重要。
2.习得和学得的区别。
语言习得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这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习得语言,而只在自然交际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了第二语言。
语言学得则是通过设定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
二语习得理论认为,二者区别在于,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引导我们讲第二语言,并直接关系到我们说话的流利程度;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只起监检或编辑的作用,并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想达到流利说英文的水平,需要克服翻译思维,忘掉语法,用英语去想英语,把英汉互译转换成英英互译,不要纠结于某个语法和词汇,而阻碍了你表达所思所想的欲望,从而陷入自卑。语言是外衣,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才动人,用语简单好过一言未发。
后记:
怀念纯真可爱的孩子们,认真负责的老师们。只是,希望学校管理更有温度些。毕竟,教育本该是有温度的事业。
【附录】
瑞思官网
http://www.risecenter.com/course/?utm_source=baidupcbrand
二语习得理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74480
多元智能理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9A%E5%85%83%E6%99%BA%E8%83%BD%E7%90%86%E8%AE%BA/1704606?fr=aladdin
少儿英语学习网站(后续更新)
-
http://pbskids.org/
美国一个儿童类节目网站,节目的目标人群为2到12岁的儿童,非商业性质,内容涵盖儿童游戏、父母指南、儿童实验室等。 -
http://www.kizclub.com
这是一个英文学习启蒙网站,有字母、发音、基础单词、小故事、连环画、学习游戏等各式各样的学习卡片,适合零基础的幼儿英语启蒙。 -
http://www.nickjr.com/
该网站有很多专为学前儿童制作的动画片、游戏、活动等,画质精美,内容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