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讲工作方法论,一篇是讲人的思维方式,听的都很鸡汤,属于那种大部分人都知道却很难做到的正确“废话”,但还是让我思考了很久,也不自觉的联想到了投资和股票。
在投资上花的时间越长,就越发的感觉到万物万事相连相通,股票的买卖并不只是投资的事儿,而是人生的事儿。
1. 大局观与数量级
“大局观”这词儿很宏大,听的就跟我无关似的,但实际上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只不过宏观上的东西最终都体现在了微观层面而已。于是,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那些琐碎的、细小的、吹毛求疵的树木上,而没有看见整片森林。
如果把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比作金字塔,最佳的方法论是从top到bottom的思考,而从bottom到top的执行。站在地球上看远方,即便站得再高,也很难清楚的知道地球是圆的。家长里短、个人他乡、国家之间相爱相杀都是一团乱麻,但如果跳出这个圈子,站在月球上,一切自然会看的清楚、明白。这就是大视野、大局观。
比如读书,不少人拿来一本书就从第一页读起直到最后一页。如果有大局观,应该先看前言后记浏览每章的标题,在网上大概翻翻其他人的读书笔记,对整本书有了大概的了解以及框架的把握后,再开始看具体内容。
比如工作,普通员工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自己的业务了然于胸,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若是问本部门的战略和计划,公司今年的目标,其他部门的同事在做什么,恐怕他说不出什么所以然。这类人的上限充其量也就是某领域的专家,而不是管理者。这还是好的,更多的下层员工一辈子只能沦为一个技工。
但若是想做出些成绩,职场有所发展,那就必须要转换思维。把公司看成是自己的公司,对自己的公司当然所有一切都要清楚,战略、目标、财务、部门诉求、领导的KPI都要有所了解。有大局观在心中,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日复一日做手上的工作,并想着如何改进去靠近公司的大目标。只有在思维上向大局观靠拢,才可能有大的出息。
这让我想起了吴军老师说的数量级思维,也是类似的道理。100个芝麻再多也抵不上一个西瓜,所以做任何事儿,都要先考虑各个因素在数量级别上的影响。多做百件琐碎的杂事还不如去参与一件有影响力的事儿。
说回投资,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散户,每天都在埋头研究各种K线、走势、公司财报等小信息,却忽略了对大局的关注。投资里的大局观是指宏观层面,投资一家公司首先就要关注:所在国家乃至世界的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等,经济尤其重要,而其中又以货币最为重要。
其次是行业。高速发展的行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尽享红利,当然每隔几年就会有所变化。自打移动互联网席卷我们的生活以来,这种变化更是日新月异。比如当年的腾讯、阿里,当然这里说的行业不是所谓的“题材”,而是切切实实有产品有效益对社会起积极作用并改变我们生活的企业,而大多没有带来真正效益单靠炒作疯涨起来的妖股,一阵风过后通常是一地鸡毛,比如迅雷、全通教育。
最后才是个股。很多人似乎都颠倒了顺序。
巴菲特说买股票,其实是赌国运,这就是大局观。如果对未来的中国充满了信心,从长远看,买优质公司的股票无疑是最保险回报最好的投资手段。再不济,买指数也是不错的方法。
2.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龙头的地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市场起起伏伏,高高低低,都是无规律的布朗运动,但一年之中股票市场中总是会有几次不错的行情。但若说这些行情有什么规律,那就是每一波行情的发动都由一些板块发起,并由这些板块终了。
每一个板块的行情都是由一些龙头个股点燃,从而带动同板块跟风股的涌起,再调动整个市场的积极做多。这是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远的不说,就说2018年至今的这波行情,毫无疑问是地产银行点燃的,而地产龙头是新城控股、银行龙头是贵阳银行,包括创业板这一周起来也是由传媒板块带动的,而核心龙头是光线传媒。
第一部分说的大局观,说到投资股票要沿着“大势->行业->个股”这个维度(从上到下)去选股。但若说观察市场,就要倒过来更接地气,也就是“龙头->板块->大势”(从下到上)去执行。
每一次的行情龙头股都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无龙头,无行情。散乱的市场只能是脉冲机会,不会有什么赚钱效应。
龙头不止,行情不倒。由此也可以推演出,龙头动摇甚至跌入深渊,这波行情也就差不多了。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的专栏:理财实现财富自由,整理的所有投资读书笔记请点这里:理财专栏文章整理-持续更新(个人复盘,自娱自乐,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滚,别逼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