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焦虑转移给孩子
一、现象:
在学校门口,一群妈妈聚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往往是:我家孩子这次考试没考好,没有进入年纪前30名,急死了。
在家里,很多父母利用孩子吃饭的时间说:你最近学习成绩怎么样?要加油了,李叔叔家的小亮都考进年级前10名了。
这些父母把全部精力用在孩子身上,比孩子更着急,把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这就是典型的一部分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实际是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单方面为孩子设计人生。
二、危害:
如果父母总是这样给孩子施加太大压力,会让孩子感到负担太重,想的太多,出现厌学情绪,导致心理问题。
一味的施加压力,可能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会更加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如果给孩子压力过大,那么孩子就会被套上沉重的枷锁,甚至会渐渐失去自信,陷入自卑的深渊。
上个月,我市二中一名初三年级的学生,在期中考试后,从学校的三楼挑了下来,当场昏迷,发生这样的事情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作为父母不得不反思,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怎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三、改变之道:
一直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知名心理学家徐浩渊博士给出如下改善建议:
1、给孩子空间。
如果父母包办孩子的成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决定,那么,孩子就学不会自己做决定,就学不会果断和思考。父母只有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个人空间,孩子才会发展出完整的独立人格。
2、自我成长。
徐博士说,很多父母其实在按照自己的理想自我在塑造孩子,但如果自己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相差太远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出现强烈的叛逆心,因为他会发现,父母其实是“说一套做一套”。
如果父母自己也在成长,他们就不容易对适应社会产生恐惧和过分的焦虑感。
家长们应该明白,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出问题了,必然能从家长的身上找到相关的原因。要想孩子得到改变,整个家庭系统都应该发生改变。
3、进化爱的方式。
父母应该进化爱的方式,从以前关注物质的方式脱离出来,应该更多地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4、最后,徐博士再次强调,希望父母们在着急的时候反省一下:
“我考虑的到底是谁的心理需求?到底是谁在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