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对于人们来说,分数是很难理解的概念。主要障碍在于,一不能把分数看成一种孤立存在的东西,它只有在和整体有关联的时候才具有意义;二在于分数的符号表示较为复杂。分数下面的数字(分母)和上面的数字(分子)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为了克服第一个障碍,我们在早期提到某一个分数时,要经常提起和它相对应的“整体”,如一米的四分之一,12的四分之一等;另外就是在孩子们形成分数概念之前避免使用分数的记数法,知道怎么读,无需解释为什么由2和1组成。
我思:在整个小学阶段,对于数的认识,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难点在于对分数意义的表述,以及对分数实际问题的分析与理解。事实上,我们往往缺少了一个环节,去调研了解学生心目中对分数的认识是什么样的,现在新课标出台后,老师们开始学习并关注数学核心概念的形成,同时更加关注概念的本质,我们会去思考:分数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分数与我们认识的整数、小数有什么异同?当我这样开始思考问题的时候,我就会从分数的第一课时,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时,思考切合学生实际来引发学生思考,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一般有两种情况,分数作为量存在,另一种分数作为率存在。一般教材中,分数是始终以率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在五年级学习进一步认识分数时,1米绳子的二分之一,1根绳子长二分之一米,这样来比较时,会进行量和率的对比,但从那时起,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就逐渐变得模糊,其根源就在于咱们三年级时就没有带着孩子想清楚。
准确来说,分数的产生是缘于分物、测量中产生的,如一根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不足1米,怎么表示?这时人们必然要想一个新的数来表示不足1米的长度,于是二分之一米便有了必要性。教材中用的是分苹果,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1个苹果;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一半,这个一半怎么表示?学生在思考中创造多种方式来表达,如图形符号、数字符号等,于是师在展示多种方法后,寻求其共性,则是都表示出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这2份一样多。根据这个意思,平均分成2份,于是把数字2写在一条线的下面,这条线则表示分的动作,每人得到的结果是1份,所以把1写在线的上面。后面就逐渐统一为分数二分之一呢!这样表示具有简洁美。但事实上,老师对于分数二分之一在这里表示的是一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还是二分之一个苹果,到底讲清楚没,或者老师讲了,三年级的学生能不能懂,这都是一个问题。故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先将分数作为一个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因为对应分的结果,分别是1个苹果、二分之一个苹果,故从分数作为量的存在入手,是我们后面在教学分数时需要特别关注的。当然如果这样,我们教材后面的习题,就会显得不匹配,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调整。
实际上,分数的难理解点之一,恰恰是分数作为率的存在,说到分数,就要先找到整体,是对一个整体进行了平均分配,故这与分数实际问题中,为什么要先找“单位1”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只有确定了整体,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