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并非是解决问题,而是成了发泄情绪的导火索。然后愈演愈烈,成为了发泄的渠道,至于事情是否能够解决,就另当别论了。
昨天去换手机电池,在维修售后看到了一对大爷大妈淋漓尽致地上演了一幕因为手机维修引发的发泄情绪的场面。
这里不说事情有多么大,其实事情本身并没有多么大,仅仅是的手机出了问题而已,也仅此而已。可是大爷大妈所表达出来的情绪,就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一样,然后在售后维修处将情绪发泄的淋漓尽致。
相信,如果是换成任何人,一部手机有问题,因为问题而付出了各种各样的代价,比如换手机卡,换运营商,返厂维修,电话沟通……总是所有的解决办法都试过了,手机依旧未能修好,也是会有不愉快的感受。
也相信很多人也会选择像这这两位一样,在维修售后大肆发泄情绪。毕竟为此付出了很多,依旧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手机正常使用。当去实体的维修售后的时候当然会表达自己为此所付出的一切,以表示自己是受害者。这就是典型的受害者心里。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售后人员“拱火”的因素在里面。拱火之所以挂上引号,也是工作人员实事求是的一种表达,但是作为有受害者心里的顾客来说,听完工作人员的表达之后,更是恼火了。
他们之所以选择实体店就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事实并非是向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与他们电话沟通的客服结果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他们认为实体店要比电话沟通的更真实一些。
很多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以自己的想象去看待解决、处理的结果,认为:只要……,就能……。这不是对问题的藐视,而是对自己的高估。
作为旁观者,看到的不是来解决问题的,而是来发泄问题的。因为手机坏了,没有修好,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可能,做了,依旧没有解决问题,经销商就必须负责,就必须给一个说法。听到最多的是,这么一个大品牌,售后的态度如此之差,是你们逼得“老娘发飙的”。
如果一个人能够被逼得发飙,那的是多大的事情?当然了,现在的人更喜欢使用的是“被逼无奈”来阐明自己为什么会如此这般。或许这样更容易被人理解,被人接受,更容易说服自己。
感觉不一定是对方的,但一定是正确的。这种正确不是基于事实上的正确,更多的是基于理论上的正确,可以找出N个佐证来证明感觉是正确的,以便证明感觉是对的。
眼前的这一幕,仅仅是一个手机的维修,相信很多人不会去想,有一个最典型的事例,能够更清楚地去说明,更多的时候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泄情绪。这个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医患纠纷。
医患纠纷之所以闹得如火如荼,并非是真的是病情多么大,多么的严重,最重要的是钱花了、病了受了罪,结果是没有治好。
作为一个有一点生活常识的人来讲,请注意,这里指的是人。能够理解、能够接受、能够正确地看待生老病死。但这些事情唯独不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即便是再有学识、再有涵养的人,在那一刻也会俨然变成“悍妇”“暴君”。
有谁会想过这里面的本质是什么吗?如果说是因为生活过得太好了,太安逸了,太顺畅了,太一成不变了,太自我了,会有人相信这个结论吗?
或许会有人质疑,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确,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因为曾经腰疼过,曾经经过,所以可以有资格站着说话不要疼,因为疼的时候没有人看到过,没有经过腰疼的时刻。
人,很聪明,也很有创造力,更有想象力,但唯独缺少的是智慧。智慧从来不是学习来的,从来没有一张文凭、一张学位证书、更没有一个独立的证明可以证明人是有智慧的,因为智慧只与悟性有关,或许就是佛说的“慧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芸芸众生都可以是人,芸芸众生未必都能是佛。何谓佛?自己就是佛,能够控制住自己的人,就是自己的佛。控制住自己并非是形式上的控制,而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控制住自己的杂念,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控制住自己的起心动念。看似很复杂很高深的事情,更多的时候是一念之间,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一念佛一念魔的形容。
话说回来,如果二老真心地想解决手机的问题,基于事实,将事情阐述清楚,事情说明白,少一些受害者心里,或许解决起来,受伤害的就不是自己,那时候有问题的也就仅仅是一部手机。
手机有问题可以修、可以换、可以退,也仅仅是手机的问题,任何人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售后人员不会听到负面的情绪,旁观者不会因为负面情绪而感到焦躁、最重要的是自己也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
任何一件事情上,除了输、赢之外,还有一个结果叫双赢;选在面前除了进攻和后退之外,还有一种选择叫第三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