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沙哈尔
第一次听说积极心理学这个词,应该是在2020年疫情刚刚暴发的时候,我参加了清华大学心理援助培训课程,从2016年考取心理咨询师,便让我打开了心理学的大门,至今我热爱阅读的依旧是心理学类、社科类读物,只是很遗憾,没有在这条路上持续精进、系统学习,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彭凯平教授,知道他是国内积极心理学的翘楚,但是这本《幸福的要素》让我认识了本-沙哈尔,他才是积极心理学的鼻祖,这本书是致良知群里的一个学友推荐的,我一开始把它放入了微信读书,但PDF版本不太好读,于是趁双十二活动买了这本书,巧的是今天k叔在日课中也提到了沙哈尔的另一本书《幸福的方法2》,这就是共时性吧,我明白我深入这个学科的契机来临了。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断感受到心灵的撞击和精神的共鸣,几乎每一页都有划线的句子和段落,这是在读其他书的时候没有的情况,这本书让我有写书评的冲动,这可能就是热爱吧,热爱才是最根本的驱动力。
这本书收录了他面对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所进行的以“艰难中如何保持幸福力”为题的6场讲座内容,围绕“在面对生活的挑战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时,幸福依然有方法”展开论述,他提出了一个SPIRE幸福模型,代表精神、身体、心智、关系和情绪五个要素。他说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幸福本身,而是幸福的要素,就像太阳,你如果直视它,只会让眼睛被灼伤,而如果借助工具,比如棱镜,阳光就会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时就可以尽情享受眼前美景了。幸福也是如此,我们越看重它,越想得到它,就越难以抓住它,只有那些一心只想着幸福以外的目标的人才是快乐的。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永远幸福的,而是教你怎么变得更幸福的,因为幸不幸福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非此即彼,并不存在某个临界点,在临界点的这边是幸福,那边就是不幸福,幸福体验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这是一场延续一生的旅程,直到生命的尽头。
困境会带来两个层次的痛苦。第一个层次是直接经历的痛苦,第二层是我们面对困境的态度。无论你做了多少改变、取得了多大进步,你仍然会在生活中不断遭遇艰辛、困难和痛苦。幸福科学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它不是什么神奇的思维,也不会自动抚平所有的悲伤。它能做的就是帮助你避开不必要的痛苦,所以我们研究幸福也只能作用于第二层。
一、幸福是什么?他给出的定义是:全然为人。
还记得央视曾经有记者在街头做过采访,问人们“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答案,所以幸福其实是很难被描述的,它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我想沙哈尔之所以给幸福下的定义是“全然为人”,就是说只有一个完整的人才是幸福的,那何为完整的人呢?就是可以在精神上、身体上、心智上、关系上、情绪上都体验到幸福的人,在这里可能有的人会问:为什么没有财富幸福?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财富幸福其实已经被纳入SPIRE模型里了,金钱可以影响我们的精神、身体、心智、关系和情绪,但它只是一种工具,而非全人类本身生来就固有的一种属性。金钱对幸福的影响是有上限的,一旦我们拥有了可以满足基本需求的财富,对我们的幸福感有更大影响的就不再是拥有更多的钱,而是我们如何使用这些钱。让我们提升幸福感的事,并不是获取财富,而是给予,当我们做出贡献和帮助他人时,我们会变得更快乐。
二、为什么幸福很重要?
我们深陷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中,不可否认,全球疫情危机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你也许经历了身体不适,或深陷被感染的恐慌,甚至承受了失去挚爱亲人的巨大痛苦。你也许遭受了失业的打击。父母们努力在工作和照顾孩子之间保持平衡,家长和老师们时刻为孩子到校上课是否足够安全而倍感焦虑。我们每一个人都因与朋友和所爱之人隔离而心神不安,对许多人来说,随着压力的增加,抑郁的迷雾开始蔓延。
幸福可以让你的生理免疫系统得到强化,快乐的人更健康、更能抵抗疾病,也能活得更长久;幸福能改善人际关系,约翰邓肯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是关系型动物,需要与他人为伴;幸福会让生产力和创造力增强、工作和学业表现更出色;幸福是可以传染的,你完全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来帮助周围的人,让他们变得更快乐,从而为建立一个更幸福的世界做出贡献。
三、 SPIRE模型
精神幸福:我们是否有觉知、有目标地活着?精神幸福是指找到意义和目标感。
身体幸福:我们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了吗?
心智幸福:我们会勇敢面对挑战吗?我们有好奇心吗?
关系幸福:我们是否滋养着那些一直滋养我们的人际关系?
情绪幸福:我们的情绪是从容而平衡的吗?
此处提到了两个词:复原力和反脆弱性。复原力也叫弹性,一个有弹性的皮球可以回弹到它被扔下的位置,而一个有反脆弱性的皮球可以回弹到更高的位置。反脆弱性指的是一个人历经磨难后,变得更强大、更美好、更幸福,尼采有句话说:”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就是这个能力最好的概括。
为什么要提高反脆弱性?就像一座经过加固的高层建筑可以抵御地震一样,SPIRE幸福模型可以让你拥有一个稳固的支撑结构,让你即使在灾难中也能发现幸福。大大小小的灾难,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打你脚下的地面突然开始晃动时,你可能会跟着晃动,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更剧烈的晃动,但你不会崩溃,赶上飓风时,你可能会在狂风中摇摆,但你不会像狂风中的树枝一样被咔嚓一声折断。你不仅能在各种挑战中幸存,还可以成长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强大、更幸福。
(一)精神幸福
思考一下,你最认同下面哪句话?
我主要把工作看作一份差事,我不喜欢,但我必须做。
我主要把工作看做一种职业,我只想晋升和成功。
我主要把工作看作一种使命,我对所做的事情充满热情,并认为他有意义。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在不同的时刻经历这3种状态,有时工作是一件苦差事,有时我们专注于自我提升,有时它是我们的热情所在。
1.寻找使命感。
选择一个常规任务,写下你为完成它所做的事,也就是写一个简单的工作描述,试着从使命感的角度思考相同的常规任务---专注于每个步骤的意义。
2.正念、冥想
正念就是感知当下,最好是不加评判的感知当下,可以是感知呼吸,感知身体,感知一个物体,一项活动或任何其它事物。
冥想是个不错的选择。冥想对大脑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我们经常被很多任务和义务消耗,被那些盘旋在我们头顶上的对未来的担忧吞噬,被应该做的事情拖住手脚。
如何冥想?
专注于一件事、回归专注、慢慢的轻柔的深深的呼吸、接受冥想没有好坏之分。
每天只需做3到5分钟的冥想,持续练习,他就能对你的整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你能做20到30分钟就更好了,短期的冥想过程类似于一个快速的淋浴,长期的冥想过程就像在一个豪华的浴缸里沐浴,两者都是净化的过程。
3.觉知、倾听
当一个人密切关注任何东西,哪怕是一片草叶时,他本身就变成了一个神秘的,令人敬畏的,不可言喻的广袤世界。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多任务处理的需求使分心成为常态,有多少次我们能真正停下手头的事,只是去倾听呢?我们有没有让自己认真倾听,敞开心扉,认真思考别人说的话呢?任何深层关系(与你的孩子、伴侣、好朋友、父母和同事的关系)得基础都是倾听,研究表明,被认真倾听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更积极,更自信的人。
倾听自己也同样重要,比如通过写日记或在内心回顾反思你一天的方式,用心探索自己的想法,不带评判或批评的写作。
做一些正念练习:吃葡萄干
首先拿起一粒葡萄干,观察它的纹理和颜色。葡萄干不仅仅是棕色的,被光线照射的不同位置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然后闻闻它的味道,熟悉它独特的、甜美的香味,现在你可以把葡萄干放进嘴里,但不要嚼,让葡萄干在舌尖滚动,感受它,然后,咬一口,就一口,你注意到什么了吗?我们必须全神贯注才能品味到一粒葡萄干的所有味道,同理,吃饭时慢慢品尝食物,用你所有的感官来体验一种食物或一顿饭,把这作为一种仪式,当你真正专注于食物的质地、气味和味道时,食物会变得与众不同。
很喜欢书中引用的《烦恼有八万四千种解药》中的这段话:“最豪华的宴会,最奇异的旅行,最有趣、最吸引人的爱人,最美好的家,如果我们不用心投入,如果我们的思想被其他的事情占据,以上这些都不会让人满足,同样,生活中最简单的乐趣---吃一片刚烤好的面包,欣赏一副艺术作品,与爱人共度时光---如果我们充分享受,我们将拥有非常丰富的体验。消除不满的良方,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就在我们的头脑中,寻找新的、不同的外在的满足之源,并不能填补我们内心的空洞。”
“当下”与“礼物”的英文单词是同一个词,都是“present”,这绝非巧合,这一刻,和每一刻一样,都有可能成为一份礼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