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吃妈妈做的饭。”
“放在那,我要妈妈拿,你不准拿。”
“我要关门,你把门打开,我要重新关。”
很多妈妈都会发现,宝宝在2、3岁左右的时候,总会非要孩子按照他的要求来做事,有这样一种特别“较真”、“无理取闹”的情绪。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绪,是因为在宝宝的意识里,这是一个固有的“规矩”,谁也不能打破!
出现这种情况时,大部分父母总会认为孩子是无理取闹,生气时甚至还会骂小宝宝不懂事,其实,这不是宝宝无理取闹,而是他的秩序敏感期到了!
什么叫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宝宝的一些生活习惯和空间习惯一定要按照最初的方式来进行。在固有的秩序范围内,宝宝会觉得很舒适,很有安全感,情感上也更放松,一旦顺序变了或是方式变了,宝宝就会很恐惧,没有安全感,变得很忧虑甚至大哭大闹!因为这不是他熟悉的方式!
2-4岁是宝宝秩序敏感期形成的重要时期。
如何看待宝宝的秩序敏感期?
90%以上的宝宝都会出现这种现象,虽然有时会觉得宝宝做事井井有条,但更多时候,家长觉得宝宝“太过固执”!那么,为了让宝宝不要那么“固执”,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方法有:
1、认同宝宝的部分秩序
在秩序敏感期,宝宝的有一些需求是需要被认同的,比如自己的东西一定要放回原位,东西都要按顺序摆放,这样可以让宝宝在敏感期获得一种愉悦感,家长们带起来也更轻松,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宝宝学会如何收拾自己的小房间。
2、让孩子生活及住在固定的地方,为孩子安排属于他自己的空间
孩子的生活用品和玩具都有固定的摆放的地方,除了孩子的寝室、游戏室外,客厅中也应有属于他的空间,每一个地方都有柜子放置他的物品,而且是固定的。
3、不要买过多的玩具给孩子,也不宜将玩具往一个篮子里放
因为孩子每一次只想玩其中一、二种。若放在篮子里,则孩子需要全部倒出来,才能找到他所需要的。要求孩子收拾所有玩具,孩子不肯是因为他只玩了其中的一项。
4、坚持一次让孩子玩一种玩具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喜欢一次做一件事情,所以很容易引导他将玩具收好,才可以再拿另外一个出来玩。另外,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潜意识的吸收心智阶段,他们习惯了有秩序的外在环境,自然喜欢并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5、多带宝宝出门玩耍
如果宝宝出现了一种近乎“偏执”的情况时,家长可以适当地进行干预,以免让宝宝的生活变得过于死板。
多让宝宝到外面走走,让宝宝感受不同的环境和人物,也让宝宝明白,并不是只有“他的规矩”,还有“很多人的规矩”,在维护自己规矩的同时,不能强迫别人服从。
6、多与宝宝沟通
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比如妈妈泡奶粉,妈妈帮宝宝洗澡的时,为了避免宝宝不配合,可以先提前跟宝宝沟通,告诉宝宝今天的顺序有变化,让宝宝心理有一个接受过程,就不会出现大吵大闹的现象了。
7、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自己多动手收拾自己的东西,或帮助妈妈收拾东西
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做房间的物品的整理工作,并多给予孩子鼓励。不要因为怕孩子做不好或时间紧,由父母替代孩子去做孩子自己物品的整理工作。
8、尝试其他可能
如果宝宝每次刷牙洗脸都要先洗手再洗脸,一旦变了宝宝就会很激动,那么可以经常变换一下洗漱顺序,弱化这个流程。宝宝玩积木游戏时,也可以让宝宝尝试其他玩法而不是每次都是先搭什么后搭什么,这样还可以锻炼宝宝的思考力和想像力。
秩序感是生命的需要,影响孩子的终身品质,在孩子0—4岁的这一重要的“金不换”的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我们要协助孩子完成他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成长,为孩子提供有利于他建立良好秩序感的外在环境和条件,真正理解孩子在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的种种表现,才是对生命的最好的尊重和爱护,“金不换”的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孩子在获得满足中产生快乐,并健康地完成他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