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出生在祖国大西北的甘肃天水,被称为“姜维故里”的甘谷县,一个叫做柳树沟的小山村。
村里的确有一些柳树,但也不是特别多。所以,村子为什么要叫这个名的问题,我一无所知。
如果说把家乡狭义定义为是这个村庄的话,那么从上高中住在县城开始算起,我离开家乡的时间已足足有16年了。
我的本科是在省城兰州读的,2011年前往扬州继续求学。显然这次我是比较真正意义上离开家乡,至今也已7年了。
毕业之后,在缺少方向感归属感的恩赐下,我从西安、登封、北京,一路漂泊辗转到了现在的杭州。终于想要安顿了。
其实,每一个在外的游子,总会不经意间想起自己的家乡。
因为那里有太多我们割舍不下的东西,那些无法忘怀的人,那些记忆犹新的事。
02
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无论是父母亲戚,还是村里的老人,出门打工过的人,就连学校的老师,都会语重心长地鼓励我们:
“孩子,以后考上大学,就离开这儿,别回来了!外面总比我们这好多了”。
上大学前,我连天水也未去过,因此脑海里对于外面的认知,完全来自书本和电视。
特别是南方,由于彼此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和书中那些优美文字的描述,我一直有很深的江南情结。
老觉得那是活在画里、写在诗里,像是梦里才会有的东西。
以至于因参加考研复试,第一次到扬州时,将行李安放在旅馆,便匆忙地去逛街了。
完全是随意的行走,却觉得哪里都很好,景美人也美,一切非常的惬意,完美极了。
毕业离开后,我有时还会发呆一般地飘过这样的念头,“我竟然也到过扬州,而且还呆了三年”,多么不真实啊!
相形之下,当初我经过两次高考,最终被西北师范大学录取,要去兰州读书时,我内心没有丝毫的兴奋。
因为离家太近,我依旧还是在甘肃这块土地上,没有离开家乡。而这,真的不是我想要的。
03
也许正是从小播下的种子,我潜意识里储藏着离开的基因,等待和创造着所有往外折腾的机会。
如今总算是如愿以偿,兜了一大圈,停留在了杭州的站点。过得多滋润谈不上,可也没觉得有多差。
习惯甚至喜欢上了大都市的快节奏,激烈竞争之下不可避免地会有焦躁、压抑之感。
孤独、无奈已经成为生命机能中有机的组成部分,高度适应的结果,反而几乎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了。
为了交房租,为了还房贷,我们在格子间的屏幕前,不停地敲打着、忙碌着、纠结着,计算着银行卡、支付宝上还有多少钱可以花。
也为了一颗不甘平庸的心,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宁愿比别人多加点班,比其他人早点到达办公室,只想能把工作做好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生活就是这样的现实,充满了魔力,吸引着人们躁动不安的心。
不管是现实苟且的狼狈,还是诗与远方的召唤,我们始终没有停止追逐的脚步。未来的无限可能,还在。
曙光早已在黎明时刻点燃,你只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安静地度过幽暗孤寂的长夜,胜利的火炬总会亮起来。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像我一样远离家乡的游子。祝福各位,希望大家都能在别人的城市里,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