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要叫她
女公子?
2014 年 4 月,我写下这段文字,那个时候的我,头一次感受到了内心汹涌澎湃着一股蠢蠢欲动的、正在苏醒的力量,我不知道这股力量是什么,源自什么,但它如岩浆涌动,所到之处,尽皆吞噬、烧毁旧迹,那是一股毁灭和新生同时交集的力量,那是暴力与生长同时几欲喷薄的力量。如果不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我将寝食难安,难以容纳它的存在,仿佛肚子里有一条龙,我必须要张开嘴,让它纵横肆意腾空而去。于是我做了一个公众号,写下这段话:
—
大概是一次初春的茶会前,在中国茶道老师的工作室,大家带着自己的茶道具,要完成一个老师布置的作业,布一个自己心中的春天的茶席。
那时数九天正进入尾声,柳枝刚刚发芽,但天气仍然寒凉。《九九消寒图》写到末尾的几个字。
好朋友说,寒天的席,反而一定要暖。他为我挑了绛红色的粗布,嘱咐我,精致的瓷、拙朴的陶,最好都要有,要显出茶器不同质地的层次和张力。当时我只有一只宁州绿的粗陶杯;又向友人借了他收藏多年的道光瓷盖碗和日本回流的银杯托、以及錫制的老茶罐。
茶席在老师面前慢慢铺陈开的时候,大家都在一旁驻足观看,我很担心我的拙陋不被欣赏。我没有昂贵绚丽的古董瓷器;没有画工精致的粉彩杯;也没有巧夺天工的日本茶器;我只有一个最简单的茶席,几个杯子,几件男孩子借我的老茶器,毫不出彩惊艳。可是那一刻,当阳光打在我一点一点展开的席布上,像一阵风忽然吹开一朵绛红色的花,花瓣未全开,却带着春天的舒展。老师端详了一会儿,问大家:「你们觉得这个茶席是什么样的气质?」
大家还没回答,他便说:「这席的感觉,就像女公子,过去大户人家把女孩子当男孩子养,受着同样的宠爱同样的教育,得来的那种教养和气质。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没有小女子气。」
「女公子」这个词在我心头忽然停留了一下子。作为一个女性,当然爱慕也羡慕过那些旧时被称作「公子」的男性,他们大概十分年轻,举止高贵,仪态潇洒,重要的是,他们应该都是读书人。而女性呢?是否有一个称谓,能够代表着这样类型的女性?当她们同样是读书人。同样十分年轻,举止高贵,仪态潇洒,为什么没有一个专门的词汇,能够用以称呼她们?
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一个女性的气质里捎带有中性的部分,便最容易受到诋毁,贬低甚至侮辱和打压,这就是「女汉子」这种词汇的由来。当一个女性,拥有足够的自由、独立、不羁,拥有勇敢的精神,拥有足够的独立意识,反性别模式化,反女性被物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事逻辑,那么她便难免要被扣上这样一顶丑陋难堪的大帽子。再者,她会被称作「女强人」——一个严肃凶悍无性欲的形象。为什么世界上就没有「男强人」这样的词汇呢?为什么一个女性显示出她的能力和力量,就会遭遇无形的打压、践踏、侮损和伤害呢?
刚开始我总犹豫,「女公子」这个词,作为一个我要穷尽心力去塑造的名字,会不会显得太幼稚矫情?后来我慢慢发现,这种「矫情意识」的背后,不过仍是符号化性别枷锁的压力,和以女性身份直面世界的恐惧。
其实古时候,诸侯之女也都称作「公子」。《公羊传·庄公元年》载:「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何休注:「谓女公子也。」
让我试着用现代女性的方式,赋予这个词汇新的意义。我只希望,具有中性甚至所谓男性品质的女性,一样可以有美好优雅的称呼。更何况,基于人的角度来说,那些独立不羁,坚强勇敢,崇尚平等与自由的高贵品质,从来并非男性所独有。
在这个公众号里,我会不定期和大家分享具有上述精神气质的书籍,电影,小说,戏剧,历史人物;也会采访许许多多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身边,那些足够被冠以「公子」名称的女性,和大家一起分享她们的作品,她们的人生,和她们的故事;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还会花很多的时间,讨论那些传统的人文修养是如何在今天这样一个现代世界里,用它核心的精神内涵去滋养和影响着这样一群独立的、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知识女性。
就像那天布下的带着春天气息的,女公子的茶席,当它缓缓铺陈,对着这个世界展开它的样子,带着一些稚嫩的勇气、怯生生的青涩;带着旗帜鲜明的立场和成长中的粗粝,勇敢的打开,为这个世界斟出滋味不一样的茶。
女公子的茶席上,每件茶器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却在彼此的搭配中彰显着不同的层次和张力。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生存态度,「女公子」们一直都是这样优雅的存在。只是世界大概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欣赏过她。
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八日
—
三年中,我独自翻山越岭,走了许多自己一个人才能走完的路。然后我又回到书桌前,肚里的巨龙已经不再喷火,内心中地壳翻天覆地的板块运动和火山喷发,都已经趋近于平稳,鸟语花香的生机开始显现,草木逢春,嫩芽新吐。我要把这力量全都化为文字。
原创文字 / 喜见
图片 / 王欣梓
编辑 / Boreal Lab
特别提示/ 该文章为北京喜见斋文化有限公司原创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针对侵权行为,北京喜见斋文化有限公司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