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老师
在平静中反思。
上周五提交了第二次作业,写的是《红楼春趣》的预习作业。从周六开始,就时不时的刷新查看批改结果,期待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写作业的过程中,结合第一次作业中老师给出的建议:90分,理由:教材挖掘有深度,课堂设计操作性强。建议:学生分析从现状到可提升空间入手。我这次在做教材分析的时候,着力从学生分析入手,分析了学生已具备的能力、可能遇到的困惑和可提升的空间,另外较之前相比增加了对练习题的剖析。对第二次的作业,我充满了期待。
下午近3点的时候,收到了批改老师的评论:85分,教学设计没有突出教学重点。虽然略微有些失落,但是马上整理好心情,再次查阅了自己的教学设计,马上进行反思。
1.头重脚轻失衡
在这一点上,我需要深刻反思,单从作业的字数和篇幅来看,10079个字的作业,教材分析就占了6357个字,教学设计占了3000多字。虽说不能单凭字数来界定,但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也确实发现了这一点。备课备的就是教学重难点,以及如何在课堂上突破重难点,如果教学设计上没有很好的落实,过多的分析与研究,也是苍白无力的。
这一课的重点是:能大致读懂课文,并和同学交流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没有通过层层铺垫引导学生来交谈,只是设计了这个环节。解读过多,就会想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实际上反而并非如此。这是我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2.实践操作缺失
这两次作业,都是通过研究和分析来表达,没有进行实际上课。这就导致了没有在实践中去检验效果。所设计的课可操作性如何,学生的反应怎样,值得反思的地方在何处,这些都没有办法得到验证。这也是教学设计不接地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静下心来反思,方法总比困难多。总结经验,积极慎思,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用心做好每件事,严谨一点,踏实一点。